玉溪市红塔区档案局馆乔胜清同志先进事迹

来源:       2011-04-19 00:00:00      字体:[大] [中] [小]
  
  
  兰台默默写春秋
  ——玉溪市红塔区档案局馆乔胜清同志先进事迹
  
  乔胜清, 1960年 6月生,中共党员,玉溪市红塔区人,在部队服役期间,参加过中越边界自卫还击作战。如果不是特别介绍,谁也不会想到,看上去质朴踏实的乔胜清,不仅在中越边界自卫还击作战中荣膺中央军委开路英雄称号,还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被十一军政治部荣记一等功。和很多人一样,乔胜清的人生道路也面临过很多选择,不同的是,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把责任和担当放到了第一位。除了在浴血奋战的时候选择以无畏的牺牲来捍卫领土的完整和军人的尊严, 1985年 8月部队党委确定他转业时,他作出的选择也一样让人钦佩。当时,部队领导和他讲,由于是二等乙级伤残军人,他可以转业也可以直接办理退休。面对部队和领导的关心,一身是伤的乔胜清却想,自己才刚满 25周岁,又是党员,虽然自己的腿因战争残废了,但手还能动,眼睛也看得见,只要努力,自己就一定能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为家乡人民作贡献。为此,他毅然要求部队领导安排他转业,不要安排他办理退休。同年 8月,部队安排他从副连职岗位转业到了红塔区档案局(馆)工作。从此,他便与档案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当年对档案专业知识一无所知的新兵,经过多年的沉淀积累,同样成了红塔区档案局(馆)里的业务过硬能手。
  初到档案局(馆)时,看到一摞摞的文件资料和一排排的档案案卷,他就像到了一个陌生世界,除了新鲜和茫然之外,根本不知工作该从何入手。看到同事们熟练操作的样子,他这个档案领域里的新兵,在倍感惭愧的同时更暗下决心:“只要拿出军人的勇气,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下定决心之后,乔胜清就暗暗与自己较劲。领导安排工作时,考虑到他腿负过重伤并带有残疾,行动不便,总是安排一些带有照顾性的工作。为了能尽快掌握档案业务操作技能,他却主动要求领导在工作上不要刻意照顾,请求多安排一些能锻炼和增加业务技能的工作。单位领导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决定尊重他的意愿。于是,他每天和同事们骑着自行车,跑单位、下基层开展档案监督指导工作。工作中他积极主动,踏实勤奋,不懂就学、不会就问,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便基本掌握了档案业务操作技能,完成了一个兵哥哥向兰台人的转变。 1987年,他获得了档案管理员任职资格。初入兰台,除了尽力做好岗位工作之外,全区档案工作的健全发展更是他挂心的事。家里人都笑话他,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不用考虑那么多,可他却不这样认为,觉得自己身在兰台,能多做一点是一点,大事也是众多平凡的小事铸就的,自身素质的提升也就是档案工作质量的提升。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他认真学习和领会法律条款,在监督指导工作中,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建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对促进红塔区档案事业的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989年,他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考取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专班党政管理专业,系统学习了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为做好档案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4 年,组织任命他为区档案局(馆)办公室主任。当时,档案馆正在进行由三级先进馆向二级先进馆晋升的业务整改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要做好办公室的工作,对他来说又是一次考验。他也深知肩上的担子的分量和责任的重大。但他没有在困难面前屈服,勇于面对,迎接挑战。为尽快适应和掌握办公室的工作。他利用空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尽快熟悉和掌握办公室工作。 2000年,农村区乡体制改革,开始撤处建委,在村级建立村民委员会。区委、政府把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分解到档案局,局领导研究决定,指定他在业务技术上负总责,带着工作组下到农村开展村级建档工作。村级建档期间,每天早出晚归。当家人看到他到家时那疲惫不堪的样子,家人关切地说,看你累成这样,你早点回来休息,不是多好吗?他总是对家人说,村上的工作不比别处,工作能早一点完成的就早点完成,尽量减少村上的工作压力。同事们都说他是拼命三郎,他所负责的三个乡镇机关、 25个村委会建档工作率先完成的同时,协助和支持其他组共同完成村级建档工作。指导帮助村委会整理档案 23763卷。
  为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2002年 7月,局领导研究决定,把乔胜清从局(馆)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调换到业务指导科任科长。“一切为了工作需要”,想到自己多年的积累能为区档案工作所用,乔胜清下定决心要干出一些实绩来。按照局领导狠抓农村基层档案业务建设的中心任务,乔胜清首先提出乡镇机关各中心站(所)档案全宗归属及流向的设想。在局领导的支持下,随着乔胜清的工作设想的实施,多年来各乡镇中心站所档案全宗设置不明确、文件材料无处归、散乱存放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变。首战告捷,更激发出乔胜清对工作的满腔热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区档案局提出,用 2至 3年的时间,把全区 81个村(居)委会全面建成新农村标准档案室,并达到云南省村委会(城市社区)三星级以上先进档案室标准。按照这一工作目标和要求,乔胜清带领全科同志,与乡镇档案干部下到各村居委会指导整理积存的各类文件材料,按照云南省档案局 2003年下发的《云南省乡镇机关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对村级档案全宗划分再次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在局领导的支持下,解决了村居委会(城市社区)全宗设置问题,并把村居委会多年来一直没有归档的会计档案、实物档案、照片档案整理归档。乔胜清的工作组每到一个村居委会,都要向村干部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讲解村级文件材料归档办法。在归档文件整理过程中,为了不漏归一份有价值的档案材料,有时,忍受着刺鼻的灰尘和书虱,重复着一个个简单的动作,他们一干就是一整天。乡镇、村抽调参与档案整理的工作人员曾深有感触地说,这样一坐就是一整天地帮我们建立档案,你们档案局是第一家,真难为你们了,谢谢你们档案局了。面对群众的夸赞和肯定,乔胜清同志总是一笑置之,“己为民所用”,这不正是自己一直追求的吗?乔胜清同志在实际工作中是业务过硬能手,在档案基础论理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浅谈县级档案馆信息开发》学术论文,被选中参加云南省档案学术论文交流;《村级建档工作的几点体会》一文发表在《云南档案》期刊上;《〈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实践与研究》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兰台荟萃》上;《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一文荣获云南省档案学术论文三等奖。
  2007 年初,红塔区档案馆开始着手创建云南省五星级先进标准档案馆各项准备工作,档案馆创星活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指标之一,左右权衡之后,局领导把建设局域网的重任交到了乔胜清负责的业务指导科。重任当前,乔胜清清楚地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来不得半点马虎,如不能按时完成,势必影响整个档案馆创星工作的顺利完成。按照局领导的工作安排,已近半百的乔胜清再次发扬不怕苦累的精神,在抓好基层单位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同时,组织本科室的同志,积极投身到档案馆创建五星级先进标准的业务整改工作中。化解任务,改进方法,责任到人,为尽量做到每一项工作的科学详尽,下班之后,乔胜清还经常查阅资料,加班加点到深夜。除此之外,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乔胜清还想方设法请教市档案局的业务老师建起并投入使用了本馆的档案局域网。为了攻克馆藏档案信息条目录入的最后一道难关,对输入法一窍不通的乔胜清主动承担了 6000条档案条目信息的输入任务。在刚开始输入的一个月里,乔胜清每输入一个字,都要借助新华字典查找汉语拼音来完成。正常上班时间做不完,他就利用下班时间到办公室加班加点来补,由于长时间的工作,他患上了严重的腰椎盘突出疾病,局领导得知情况后,逼着他去住院治疗,病情刚得到缓解,他又积极投入到档案馆创星级活动的工作中来。到档案馆五星级验收时,乔胜清完成档案信息条目录入达 7700余条。在他的带领下,乔胜清所在科室的其他同志也超额完成了任务。
  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在村一级以全宗为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开展。随着全区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乡镇、村级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有了较快发展。但全宗号、目录号仍是滞后乡镇、村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如不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影响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009年初,按照局(馆)的总体部署,乔胜清带领工作组下到各乡镇、村居委会(城市社区),继续帮助指导年度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经过辛勤努力,他带着工作组,跑完了全区三个乡六个镇、三个街道办事处, 66个村(居)委会, 15个城市社区,把当年的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在年末,圆满完成了 2.3万余卷档案的全宗号、目录号补填工作,为乡镇、村居委会(城市社区)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乔胜清同志兰台展艺的历程,正是这一经典诗句的最好诠释。工作中兢兢业业,踏实勤奋的乔胜清,除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外,还在 2001年、 2006年两次被区人民政府授予残疾人自强模范, 2009年被玉溪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工作者。面对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乔胜清总是谦逊地笑笑,于他来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结缘兰台,就要一生拼尽全力!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