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隆阳区瓦房乡政府李华萍同志先进事迹
来源:
2011-04-28 00:00:00 字体:[大] [中] [小]
脚踏实地 兢兢业业 甘为兰台添芬芳
―― 保山市隆阳区瓦房乡政府李华萍同志先进事迹
李华萍,女, 1970年 8月出生, 1995年 1月参加工作, 1996年 8月入党,原为汶上乡政府打字员,负责党政办收发、文化站工作, 2001年 2月从事档案工作。
李华萍同志自从事档案工作以来,认真学习档案法规和理论知识,积极掌握档案业务知识和技能。 10多年来,在档案工作这个清贫淡泊的岗位上,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始终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始终把理想信念体现在爱岗敬业的自觉行动上,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在默默无闻的档案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足迹遍布原汶上彝族苗族乡、原瓦房彝族乡和现瓦房彝族苗族乡。亲手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文书、家庭、林改档案 21万多件,会计、土地、科技、照片档案 5千多卷。有人见她对待工作如此认真,问她图什么?她总是平静地说:“只图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作,对得起养育我的人民!”
结缘兰台,以实际行动追求理想和人生价值
李华萍同志出生在一个贫困山区的普通农村家庭,参加工作后,是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使她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2001 年 2月,初次接触档案工作的她就凭着一股顽强进取的韧劲,边学边做,亲手收集、整理原汶上乡从 1984年至 2001年度的文书、会计档案 354卷, 2002年至 2005年 84盒 1532件。当时,由于人员变动频繁,工作脱节,这些形成多年的档案成捆地堆放在简易库房里,整理任务十分艰巨,每天工作都长达十几个小时。李华萍同志边整理档案边学习,她深切感受到档案作为党委、政府宝贵财富的份量和价值,整理工作持续了 5个多月。结束后,按照《云南省机关档案管理县级机关标准实施细则》的规定,李华萍同志又亲手编写了隆阳区汶上乡机关档案目标管理晋升省 C3级标准材料汇编,请示市区档案部门验收,并达到云南省档案局省 C3级标准。
档案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李华萍始终坚持精益求精、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把所有工作当作是领导和同志们对自己的信任、锻炼和考验,自我压力、拼搏进取,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她听说原汶上乡卫生院、财政所、土管所、司法所、中小学要销毁部分档案,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到这些单位把其中有价值的部分精心挑出来,指导、帮助整理了 7万多件档案。上级领导由此感到,李华萍不光是思想好、人品好,而且具有甄别、鉴定档案价值的灵敏嗅觉,是一个干档案的“好苗子”。 2003年 6月她被选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档案干部业务培训,系统学习了《档案管理理论》、《档案法实施办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云南省档案人员资格证书。这次学习,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认识到档案工作虽然平淡无奇,但档案事业却是一项守望历史、传承文明的千秋功业,这项工作是党和人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这项工作做好了,也能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从内心深处激发起干好档案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忠于职守,为农村档案默默无闻工作
档案工作是服务性工作,特别需要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李华萍就是这样的“热心肠”。她经常说作为一名档案员,要想做好档案工作,首先就要爱岗敬业,从心底里热爱档案工作,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认真学习和掌握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档案工作的内在规律,这样工作就会游刃有余,处于主动地位,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为做好基层档案工作,多年来她一直走部门、下农村。 2004年李华萍同志深入到汶上乡 17个村委会指导整理了“村级建档”工作,共整理从 1966年到 2004年文书、会计档案 2184卷、 5837件。有一次暴雨引发的山洪冲垮了路上的石头桥,她一个人踩着泥泞的山路徒步走了 10多公里才到村委会。她经常一个人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指导档案业务,亲自为没有归档能力的单位整理档案近 3万多件,但她从没有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也从未要过一分钱的补助。
2005 年 6月,接到上级撤销汶上彝族苗族乡的通知,要求把所有档案移交给区档案馆。李华萍同志接到通知后,用了 2个多月的时间把原汶上彝族苗族乡 1984年至 2005年的文书、会计档案按照要求完成目录数字化,通过进一步细致核对,于 2005年 12月移交到隆阳区档案馆。组织上对她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年被区人民政府评为全区档案先进工作者。
尽职尽责,把满腔热忱融入到工作全过程
档案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李华萍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档案和档案工作产生了深厚感情。在她眼里,档案的安全重于一切甚至重于生命。 2005年 11月,撤销汶上彝族苗族乡和瓦房彝族乡新成立了瓦房彝族苗族乡。李华萍同志接受组织的安排,于 2005年 12月 5日调瓦房彝族苗族乡工作。按照乡党委、政府的人事安排,分配的具体工作是担任乡综合档案室管理员。在档案工作这个清贫淡泊的岗位上,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信条和职业道德,兢兢业业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尽心尽职、任劳任怨地做好每一位领导安排给她的工作。尽管以前也是从事档案工作,可以算是档案战线的一员老兵,但她为了能熟练掌握档案业务知识,学习档案法规、理论和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从未消减。为了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她又积极邀请上级领导到瓦房乡具体指导两乡合并后一些遗留档案的整理工作,重新整理、鉴定了原瓦房彝族乡从 1984年至 2001年的文书档案 448卷、会计档案 474卷、照片档案 15卷; 2002年至 2008年的文书档案 202盒 3753件、科技档案 7卷、土地档案 20卷。家庭建档率达 100%,共有 49户家庭整理档案 84盒 1172件。完成了 19个村委会的土地经营权换证补换发档案 201卷。
政府机关档案室规范了,但李华萍并没有满足。她的目光又瞄准了全乡 19个村委会和 6917户村民的档案。 2008年 9月,在乡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区档案局的帮助指导下,她带领档案整理组到各村并深入农户家中开展村级建档和家庭档案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共整理各村从 1966年至 2001年档案 881卷、 2002年至 2007年档案 258盒 3940件; 6917户农户建档 13834盒 96859件,家庭建档率达 100%。至此,瓦房乡实现了档案工作整乡推进。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瓦房彝族苗族乡政府机关档案室建设于 2008年 10月顺利通过达标验收,达到三星级标准, 19个村委会档案室达到一星级标准。李华萍同志于 2009年 2月被保山市人民政府评为档案先进工作者。瓦房乡政府和该乡喜坪村、瓦房村被区人民政府评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档案工作是整体工作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李华萍深刻地意识到档案事业必须服务于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服务于民生。 2009年 7月,就在全乡林改工作进入最关键的时刻,档案收集、整理摆上了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工作的重任又落到了李华萍的肩上。她用了 4个多月的时间,带领乡林改材料整理组到 19个村委会 125个村民小组完善了瓦房彝族苗族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材料 1520件,共收集、整理了林改档案工作类、纠纷调处类、林权类、照片类 642盒 11087件,照片档案 105张。
十多年来,李华萍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对于成绩她永不自满,对于困难她永不服输、对于工作她永不放松,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每一天,迎接每一次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