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挂县包乡联户驻村日记:白池村委会印象
来源:
2012-09-14 00:00:00 字体:[大] [中] [小]

白池村委会印象
黄燕玲
2012 年 3 月 13 日 星期二 晴
又是一个大晴天。要在昆明,睁开眼睛能看到晴朗的天空,心情会格外愉悦。然而此时,看着窗外山坡上焦黄的土地和枯萎的树木,再想想一路的旱情,面对蓝天白云心情有些许沮丧。
8 : 30 分,按照安排,今天我们要到第一批挂县包村的白池村委会。 白池村委会地处五印乡西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仅 3 公里山路。 20 分钟后,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早已在村委会等候的卜学亮书记、字增祥副书记把我们迎进了村委会的小院子。一进院子,大家眼睛为之一亮,小小的院落被收拾得非常干净、整洁,几棵青翠的柏树倔强地屹立在院子里,被精心呵护的兰花长得郁郁葱葱,办公室的外墙上挂满了或励志或警醒的书画作品,浓浓的文化氛围在这个彝族村委会小院彰显无遗。
白池村委会两委班子现有 4 人,全为彝族,且都是男的,年龄在 35 岁以下,管理着上白池、绪妈苦、落古地、来龙佐等 16 个自然村。现有农户 917 户, 3297 人,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 99% ,有少量的白族、苗族、傈僳族和汉族。彝族能歌善舞,打歌是他们传统的集歌、舞、乐为一体的集体娱乐活动。全村国土面积 49.42 平方公里,海拔 1,600 米 ,年平均气温 23 ℃ ,年降水量 800 毫米 ,适合种植烤烟、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全村可耕地面积 5,142 亩,但有 2000 多亩属于 “ 雷响田 ” (即靠天吃饭,听见雷响才能种田地),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三年连旱,年降水量不足 500 毫米 ,种植业和养殖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目前白池村已经成为巍山县乃至大理州的干旱重灾区。
当谈及孩子的教育时,字副书记自豪地说,白池村委会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完小,家家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有的村甚至还自办幼儿园。村里已经出了 30 多个大学生,每年还有 20 多个中学生,他们都是白池村的未来和希望,大旱之年,保证孩子们有干净饮用水是村官们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白池村委会,我们没有看到书记、主任的办公室。卜学亮书记告诉我们,他们的工作场所在田间地头,在农户的家里,这也是他们班子中没有女同志的原因之一。在白池村委会下辖的 16 个自然村中,最远的 20 多公里,山高路险,他们进村工作都是自己骑摩托车下去,这对于女同志来说,太危险,太辛苦。我问字副书记,没有女同志,你们的计划生育工作如何开展?他笑着说:我们彝族早已接受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了,大家都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是解放妇女和保护妇女的最好办法,否则妇女都成了生孩子的工具了,所以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很好做。
在白池村委会,我们还欣喜地看到了熟悉的档案柜,里面摆放着整理有序的村民档案目录,这是我们省档案局与五印乡结对帮扶的成果之一。在省档案局上一届挂职干部张相鸿的指导下,整个五印乡家家户户都建立了规范的家庭档案,成为巍山县家庭建档的示范乡。
从两位书记如数家珍的介绍中,我们对白池村有了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这些中国最基层、最小的行政官员 —— 村官们团结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每月拿着不到 800 元的工资,却带领着中国最庞大的群体 —— 农民,向富裕文明和谐的目标奋进。他们年轻有朝气,有知识有文化,有创新精神和奋斗目标;他们没有上班、下班的概念,睁开眼睛就开始工作,直到晚上睡觉才休息;他们没有周末,没有公休,哪里需要,他们就在哪里。
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我们民族强盛的基础,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精神。
(拍摄者:黄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