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龙电力公司发展史略

来源:       2013-07-18 11:28:53      字体:[大] [中] [小]
  
  
  晚清时期政府十分软弱,“百姓怕官,官怕皇帝,皇帝怕洋人”是当时社会的深刻写照。 1905年清政府将昆明辟为商埠, 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纷纷来到昆明和蒙自开设洋行,加深了对云南的经济侵略。云南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浪潮日益高涨,提出了“废除七府矿约,收滇越路权,自办实业”的口号,有“自办实业救国”的强烈呼声。而且当时清政府正在搞洋务运动,鼓励兴办实业。耀龙电灯公司(耀龙电力公司的前身)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光绪三十四年,滇越铁路的初步工程,已经修到了昆明,法国人以亟需电灯为由,要求清政府准其在石龙坝建水电站,因利权所在,加上迫于云南人民日益高涨的反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斗争,清政府拒绝了法国人的无理要求,决定自建电站,由劝业道具体筹办。劝业道刘岑航起初打算由官商合办电站,工程费用约需纹银三十万两。由于股金筹集不够,于宣统元年十月决定请当时云南的商会总理王筱斋出资与官府合作,但因官方认股不多,改为商办,名为“商办耀龙电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 25年的垄断经营权。王筱斋为总董,左益轩为总经理,筹划建厂发电的一切事务。宣统二年七月工程正式动工,滇越铁路开通后,发电机组历经艰难运抵昆明,电站建设完成最重要的一步。次年,电站工程刚刚过半,辛亥革命爆发,德国工程师退回越南,以避战乱,工程因此停顿下来,加上时局发生变化,商界纷纷停帮歇业,市场迅速凋敝。政商两界原来所认股款有半数未能交足,很多股东持观望态度,工程大有功亏一篑之虞,只好向滇蜀腾越铁路公司商借资金,在王筱斋同庆丰号的担保下,终于借到款项,使电站工程得以继续进行。民国元年四月在昆明小西门水塘子建配电所并架设电杆拉设电线,电站的河道、厂房、建筑均告完工,装机 240× 2千瓦,开始发电,最初架设 900余根木电杆,供应昆明 7000盏电灯照明,夜幕下的昆明,大放光明。这在昆明乃至云南都是亘古未有之事,可谓开云南历史先河。这就是耀龙电力公司的萌芽时期。
  耀龙公司自创业到正式发电,历时四年多,刚开始因为社会积弊,大多数人对电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视电灯为妖魔,敬而远之,而有的则担心电灯光亮太强,怕伤了眼睛,绝大多数市民拒绝使用电灯照明,于是昆明街头出现了今天看来十分滑稽有趣的一幕,公司职员走上街头,吆喝卖电,这在中外历史上恐怕是仅此一家,后来经过劝说,由大户人家及银行商号带头用电,公司提供所需材料并代为安装,月收电费仅为银元一元,以鼓励用电。几经努力,用户逐渐增加,公司营业收支基本持平。
  到了民国八、九年,社会风气渐开,原先一些不敢用电,持观望态度的市民看到了电灯的好处,要求安装电灯的越来越多,电力开始供不应求。电灯公司看人说话,对有钱有势的人,不得不勉强为其安装,甚至不得不专门为权贵名流架设专线,其余的一概拒绝,遭到普遍不满。于是公司开始商议增置新机,增加发电量。但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一是设备购办不易,二是德国的机器设备要由滇越铁路运到昆明,困难重重,增机扩容停止下来。民国十二年八月方始进行电站的二期扩建工程,并于民国十五年完工。
  民国十八年,由于货币贬值,公司营业收不抵支,加上发电机组设备年久失修,磨损很大,导致电力不足,灯光欠亮,还不如蜡烛、煤油灯的亮度,被讥为烟灯公司,招来社会许多责难。云南地方政府当局对耀龙电灯公司也颇为不满,若再不增机扩容,使电灯恢复往日的亮度,耀龙公司有可能丧失 25年的专利权。迫于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民国二十年,以公司资产作抵押,向银行借款,添购新机,借以充实电力。但贷款未成,只好自筹资金,以公司所有机件设备及产业为信用基金,以每月电费收入为付息基金,以高利率吸收存款。并向德国西门子公司商购 900千瓦发电机一部,而且将旧厂房扩充,将滚龙坝至石龙坝的河道扩宽。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公司改名为“昆明市耀龙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民国二十四年,又对电站进行了改扩建,将电杆由木电杆换成水泥杆,确保安全。这就是耀龙电力公司的发展时期。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云南成为战时大后方,昆明成为战略重镇,从内地、沿海迁来的学校、工厂、机关日渐增加,电力需求迅速增大,仅以耀龙公司之发电量,根本不能满足需要,国民党政府当局决定将耀龙公司与省经济委员会创办的昆湖电厂(马街子火电厂)合并,以满足市面对用电的需求。民国二十七年六月一日正式合并改组为“昆明市县官商合办耀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改组成立后,于 1940年在宜良与嵩明两县交界处的喷水洞建火力发电厂。这个电厂又开了我国火电厂建在煤矿坑口的山洞里,以确保安全的先河。
  耀龙公司是在兴办洋务、实业救国、抵御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规模不断壮大,承担了昆明的电力供应。开创了中国两个第一:第一个水电站;第一个将电厂建在煤矿坑口的山洞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内地大量机关、学校、企业迁驻昆明的情况下,公司尽最大努力,确保战略重镇 ―― 昆明的正常运转,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7年,耀龙电力公司并入云南人企公司,云南解放后,耀龙电力公司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成为云南人民电力建设事业的基础。
  
  (作者:马永群,转载自云南省档案馆《建国前后的云南社会》)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