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

来源:       2013-07-18 11:28:53      字体:[大] [中] [小]
  
  
  内地的剿匪斗争
  在蒋介石集团“复国战略部署”的指挥下, 1950年四五月间,云南全省范围内出现了意在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大规模武装暴乱。参加暴乱的土匪构成相当复杂,有国民党逃离大陆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训练和派遣潜伏下来的;有外省的国民党军队战败后溃逃入滇成为土匪的;有在滇南战役中战败的国民党第 8军、第 26军逃匿和分散潜伏下来的;也有起义部队中少数官兵哗变为匪的;有封建地主、恶霸和民族上层的武装。这些土匪、特务和地主恶霸相互勾结,利用各级人民政权刚刚建立,人民解放军忙于接管、整顿组织、改造起义部队、组建分区、参加地方征粮征税之机,组织暴动,疯狂进行破坏活动。当时抢劫、杀人、纵火、投毒等案件不断发生,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设施不时遭到破坏。匪患最严重时,全省通往省外的公路交通全部中断,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匪祸所及,商旅裹足,市场萧条,居民夜不枕席,一夕数惊。”
  1950 年 4月 1日 ,峨山和新平县 4个区的土匪就同时暴动; 8日,富源县土匪暴动; 19日,通海县 500余土匪暴动; 22日,华宁县 600余人暴动; 24日,华宁和通海交界地带 200余人暴动; 27日,易门和新平各千余人暴动,杀死干部 40余人。随后,楚雄、盐兴、广通、宣威、会泽等地相继发生大规模土匪暴乱。后来,昭通、大理、丽江等地也普遍出现股匪作乱。全省内地的匪乱,主要集中于玉溪、曲靖、楚雄、宜良和武定等滇中腹心地区,匪焰极其嚣张。土匪暴乱的目标差不多都是反共抗粮,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解放军指战员、县区领导干部和征粮队员特别是南下的西南服务团干部。土匪最嚣张的 1950年 5月下旬,全省内地几个地区,土匪先后杀害了包括中共通海县委书记张盾、易门县长王启勋、楚雄县长陈海在内的征粮干部 600多人,抢劫粮食 260多万公斤,袭占县城 10余座,其中尤以华宁金绍云、原起义部队团长王耀云、易门王允中、楚雄杨永寿、原昭通警备区副司令龙绳曾、大理侯茂祺等匪首最为嚣张和凶残。面对如此严重的匪患,云南剿匪势在必行。
  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云南军区对剿匪一开始就很重视,成立了以陈赓为主任委员的云南省剿匪委员会和滇南、滇西、滇东北 3个大片的剿匪委员会,另有专、县、区级剿匪委员会 261个,共投入 21个团的兵力,分片包干清剿。从 5月底起,全省开始大规模地进剿内地腹心地区和主要交通沿线的股匪。制定了军事清剿与政治瓦解争取相结合的方针,并将剿匪斗争、征粮征税、减租退押和统一战线工作、群众工作、民族工作等结合起来,形成党委一元化领导下的剿匪总体力量;在战术上,确立以集中对集中、以分散对分散和敌变我变的灵活机动战术思想,并制定了先腹地、后边沿的剿匪作战部署,执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对于一时有附匪行为的民族上层要努力团结争取,不能简单当作匪首处理。
  担负滇南剿匪作战任务的 13军各部队采取远程奔袭、多路合围、穷追猛打的战术,进剿最反动、最猖獗、最顽固的腹心区股匪。滇南匪区的“反共自卫军滇中独立师”师长金绍云纠集玉溪、通海、华宁、江川等 4县匪特 3000多人暴动,攻打人民政府,一个多月就杀害干部群众 130多人。剿匪部队经过 4天战斗,歼灭土匪 480人,生擒匪首金绍云。 5月 28日,起义部队暂编 13军 34团,在团长王耀云策动下聚众叛变,剿匪部队奉命追剿,将这股顽匪大部歼灭于新平县以北地区。
  负责滇西片剿匪的 14军对滇西大股集中活动的股匪进行长途奔袭,分路合击,穷追猛打,对分散活动的股匪进行分散驻剿。滇西剿匪的重点地区是楚雄专区。 1950年上半年,当地国民党残余势力组织土匪武装,共策动 5000多人暴乱,攻占广通县城,围攻双柏县城,杀害楚雄县长陈海等干部群众多人,使昆明通往滇西的公路交通陷于中断。中国人民解放军 77289部队昼夜兼程,长途奔袭,彻底消灭了作恶多端、为害极大的股匪“中国义勇救国军”。 77289部队在楚雄地区先后战斗 5个月,消灭土匪 5197人,猖獗一时的大匪首杨永寿被生擒,普光彩弃械投诚,丁锡恭逃往境外。 1950年 5月至 12月, 14军部队在滇西地区先后作战 241次,歼灭土匪 1.9万多人,活捉并处决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匪首。通往滇西的公路得以畅通。滇西地区恢复了正常秩序。
  15 军负责滇东北的剿匪,这里的剿匪斗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匪首安纯三和龙绳曾既是起义人员,又是云南起义领导人员的亲属。但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不思悔悟,恶性难改,背地里勾结土匪,继续与人民为敌。龙绳曾组织“反共救国军”,招兵买马,兵力扩充至 3000多人。安纯三和龙绳曾叛变为匪,使昭通地区土匪猛增到 3万多人。龙绳曾于 1951年 6月 18日纠集匪众,向驻守昭通的人民解放军发起进攻,袭击区乡人民政府,残酷杀害军代表和干部群众 90多人。人民解放军在仁至义尽、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击,予以清剿。经过激烈战斗,击毙匪首龙绳曾,全歼所部 1400多人。与此同时部队奉命对盘踞在镇雄、威信、彝良 3县的安纯三部连续进剿,歼灭土匪 5000多人。随后在西南军区统一部署下,和友邻部队一起,对滇黔边区威宁、赫章一带的土匪发动大规模的“铁壁合围”作战,匪众除百余人漏网外,全部就歼,逃到昆明的安纯三无处可走,只得向政府投诚自首。
  到 1950年底,全省内地军民艰苦战斗 1700多次,毙、伤、俘土匪 2.9万多人,其中击毙和镇压匪首 540多人,另有 3.3万多名土匪缴械投诚,缴获各种枪支 4.15万支 (挺 )。至此,全省内地再无 5人以上股匪,腹心区基本净化。从昆明到滇南、滇西、滇东的主要交通干线畅通无阻,人民群众得以安居乐业。
  边疆民族地区的剿匪斗争
  全省内地腹心地区剿匪基本告一段落后,云南军区于 1951年 2月及时召开了第二次剿匪会议。会议认为 1950年的剿匪战果很大,全省腹地的股匪已基本消灭,土匪的威胁主要集中在边沿地区。由于边沿地区股匪尚未受到大的打击,匪众大多为不明真相的少数民族群众,活动在国境一线的土匪,又与流窜境外的国民党残部相勾结,使剿匪斗争较内地更为复杂。会议要求全省军民确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增强政策观念,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同边沿地区的土匪进行坚决斗争并夺取最后胜利。
  1951 年 3月底,滇南部队集中 17个连的兵力,围歼盘踞在中越边境金平、河口、马关、麻栗坡一带的股匪,歼灭了马关西南部的敌第 9军军长指挥的 300多土匪。接着蒙自军分区又调集兵力,进剿金平红河地区的贺光荣、刘智敏和盘踞在中越边境地区的杨国华匪部,历时 70天,歼匪 560多人,其余 1700多人逃往境外。
  紧接着又于 4月初以 8个营的兵力,与驻广西、贵州的部队合力围剿盘踞在滇黔桂 3省交界处的土匪,歼匪 1240多人。
  1951 年 5月 15日 ,逃到境外的李弥纠集境外国民党军残部和收编境内土匪共 6000多人,大肆窜犯云南西南部的澜沧、孟连、西盟、沧源、镇康等县, 6月进一步进犯耿马、双江县,后又进犯保山地区的江东、临沧地区的大雪山和思茅地区的黑山地区,严重扰乱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安宁。滇西、滇南部队兵分 4路进剿窜犯澜沧、孟连、西盟、沧源、耿马、双江等地的国民党残余部队,歼灭 700多人,其余的逃至境外。
  一年后,李弥又纠集在楚雄剿匪中逃脱的匪首丁锡恭和字光斗等 1000余众,再次进犯耿马、镇康、双江结合部的大雪山地区,解放军和公安部队经过连续 19昼夜追剿,击毙丁锡恭和字光斗等 13人,俘匪 43人,其余残匪逃亡境外。
  边疆民族地区的剿匪一开始就和民族工作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1951年 7月 20日,云南军区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文告,就加强民族团结、坚决剿灭、巩固国防做出 10项重要政策规定。接着,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同时全面进驻云南边疆地区,并在边疆民族地区普遍建立联防武装 (后统称民兵 ),到 1953年,联防武装发展到 5.5万人。 1951年,全省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 1279次,毙、伤、俘土匪 1.95万多人,有 2.73万多人投诚。全省边疆地区恢复了秩序。
  1951 年底,云南省境内的各种土匪已基本肃清,对土匪斗争的主要目标转向流窜在外的国民党军残部,剿匪斗争从此由军事打击为主变为群众性的政治攻势为主,有效遏制了国民党残余部队在边疆民族地区的骚扰和破坏活动,结束了云南历史上长期有边无防的状况,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生产建设和社会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 吕志毅、陈建丽,来源:云南省档案馆《建国前后的云南社会》)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