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德和食品有限公司的前世今身

来源:       2013-07-18 11:28:53      字体:[大] [中] [小]
  
  


   上图为宣威火腿罐头创始人浦在廷、 下图为孙中山为浦在廷生产的宣威火腿罐头题的辞
  
  
  饮和食德 香飘万家
  —— 中华老字号德和食品有限公司的前世今身
  
  云南省档案局 和丽琨
  


  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有限公司火腿罐头商标
  
  
  民以食为天,自古皆然,吃永远都排在人的生存或本能需求的首位,任何人,不论国家民族,无论贵贱高低,对食欲的追求都没有什么不同。
  正因为如此,百年老字号中经营食品的商家占了一定比例,这些老字号创业的传奇、成功的辉煌和经久不衰的魅力,以及这些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的传世经典食品,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心目中最为美好、温暖的部分而永久珍藏。
  德和罐头正是这样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行销世界各地,香飘千家万户的。
  


  云南省长唐继尧令实业司加意维持火腿罐头以期发达的训令
  
  顺势应势 “ 德和 ” 品牌初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像酥油茶出在西藏,麻辣火锅出在四川一样,以火腿罐头为代表的德和罐头只能出在云南,因为云南地处高寒山区,海拔高、气温低、水质偏碱性,故需要高脂肪、高能量的食品才能维持正常的人体需要。因此誉满天下的宣威火腿出于云南。宣威火腿油而不腻、香中回甜,远比一般火腿的质量为优;可以说色、香、味均臻上乘,是具有悠久历史、驰名遐迩的云南特产。
  早在 1910 年,宣威人浦在廷看到整支火腿携带食用均不方便,于是在宣威开办兄弟食品罐头公司 “ 大有恒 ” ,生产 “ 双猪牌 ” 火腿罐头。因其质优价廉、装璜美观,深受欢迎,远销东南亚一带,供不应求;并在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1923 年在广州举办的商品博览会上,双猪牌火腿罐头受到孙中山先生品尝赞誉,题赠 “ 饮和食德 ” 四字,以示鼓励。从此宣威火腿罐头名扬海外,畅销南洋诸国。
  为了保护和促进云南火腿罐头业的发展, 1925 年云南省长唐唐继尧专门训令实业司 “ 查滇省出口货物无多,现火腿罐头一项,颇有畅销外省外埠之希望,亟应加意维持以期发达 ” ,令实业司饬知所属一体知照。
  在大有恒的 “ 双猪牌 ” 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宣威县又先后发展成立了 “ 义信成 ”“ 裕厚昌 ” 等厂家分别生产了单猪牌和四猪牌的火腿罐头,但由于这几家公司厂家规模不大,且因火腿原料供应不足,常有供不应求之势。
  1945 年 10 月,蒋介石以武力逼迫云南省主席龙云下台,原在龙云部队任炮兵团长和连长等职的峨山人戴永康、宣威人肖继艾等,弃戎从商,在宣威上堡街开设商号,戴永康认为,中国人几干年都讲究道德,经商也得以 “ 德 ” 为基础,故取名为 “ 德和祥 ” ,贩运火腿至昆明销售后再运棉纱百货回宣威销售, “ 德和祥 ” 火腿讲求质量,很快就在省内打开了销路,在港、越等地也大深受欢迎。
  


  浦在廷最早创办的宣和火腿罐头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云南第一家火腿罐头公司宣和倒闭后创办的浦在廷兄弟火腿罐头股份有限公司)
  
  因地制宜 “ 德和 ” 异军突起
  德和祥在贩运火腿的过程中,了解到港澳、印尼等地,罐头食品是市场上的热门货,销路远比整支火腿要广阔。因而有了制造火腿罐头的设想。
  股东们认为, “ 大有恒 ” 的双猪、 “ 义信成 ” 的单猪、 “ 裕厚昌 ” 的四猪火腿罐头都非常畅销,特别是在顾客中卓有信誉的 " 双猪 " 牌火腿罐头,行销多年,历久不衰,要想在火腿罐头业立足,只有赶上和超过这三家的产品,才能有生存的空间。
  这三种火腿罐头都是圆形筒装,除了产量有限,供不应求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开罐要用刀砍,罐盖弄得呲牙咧嘴,稍有不慎还会划破手指,素有 “ 火腿好吃罐难开 ” 的缺点,并没有真正体现罐头食品方便快捷的特点。
  德和产品把赶超浦氏老牌火腿罐头定为奋斗目标,并决定,不仅产品的内在质量要赶超,而且还要在外型装璜上出奇制胜,浦氏罐头是圆铁罐纸商标,要在开罐上有所突破,德和参照了美军午餐肉罐头的外型,采用长方罐,在罐皮上划线,罐底附一把开罐匙,开罐时将划线铁皮的尖端插入匙孔,一经旋转罐盖就轻易脱落,十分方便。
  但是,我国当时的罐头都是圆罐,上海、广州、汉口等大都市,还没有哪家工厂能造长方罐封罐机,要购买制造长方罐的机器,不仅国内买不到,连香港也买不到,经打听美国虽然有这种机器,但却要买方一次汇交美金 5 万元。德和祥拿不出这么多钱,无奈,只得在昆明想办法自主研发,最后找到云南省立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实习工厂主任李奇谟等人自制全部制罐机械设备,费用三千五百万元国币,由德和负担;经过反复设计、试验、修改, 1947 年 3 月,成功地生产出了第一台手工操作的半自动的长方型封罐机,罐面划双开线 ( 开罐用 ) 的最后一道工序,也在海口 53 兵工厂技师的协助下顺利完成。昆明自主研发的封罐机,试用效果良好。
  为了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戴永康等人决定把商号改组为公司。云南省档案馆的一组珍贵档案证实,戴永康于 1947 年 7 月 10 日正式呈请省建设厅准予登记成立 “ 德和罐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经省建设厅派员查验合格后于 7 月 30 日训令准予登记;德和祥改名为 “ 德和罐头食品股分有限公司 ” , 1948 年 7 月 20 日经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发给工字第 19487 号登记证,德和罐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昆明崇仁街 4 号正式成立,股东有 30 人,资本额半开 10 万元。戴永康任董事长经理、肖继艾任常务副董事长,主持公司的生产、供销等事宜。公司所属的 “ 德和罐头厂 ” ,则设立在昆明弥勒寺 100 号戴永康家中。
  1948 年春,第一批长方形的 “ 云腿 ” 罐头问世 , 产品有云腿大片、云腿腱肉、云腿小片。 “ 德和 ” 长方形 “ 云腿 ” 罐头不仅严格要求质量,同时也重视装璜,在设计印刷商标时,充分考虑到了商标的美观性和宣传效果,云南人民企业公司副总经理金龙章对 “ 德和 ” 的商标设计提供了宝贵意见, “ 德和 ” 就以 “ 云南火腿 ”( 云腿 ) 为标识,附以罐内装贮的品种的画图,金龙章的夫人毛云琴把中文 “ 德和 ” 译成英文 “TEHHO” ,这就是沿用至今的 “ 德和 ” 的商标。除了装着不同品种 ( 大片、腱肉、午餐肉〉的盘子图样有所变动,印刷用色和中英文字,都一直沿用未变。
  在印制罐头的外包装商标时,股东们发现,当时昆明印刷工艺落后导致印价高昂,且印刷质量也较差,在香港购买马口铁皮并把商标彩印在铁皮上,比之在昆明印刷纸商标粘贴罐身的成本还低,效果也要好得多,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外包装的质量,看起来色彩鲜艳,美观夺目,浦氏圆罐纸商标自然相形见绌,在外型包装装璜上远远超过了浦氏的老产品。
  1948 年在香港举办的一次展览会上,香港总督曾颁发给德和罐头优质装璜奖。
  德和罐头年销量一路上扬,达到了 30 吨。以外销为主,行销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緬、越南等地。 1949 年在香港举办的展览会上德和牌云腿罐头获罐头食品优等奖。到 1949 年年底,就已经积累了滇铸半开银币 30 万元的资金。除了在昆明崇仁街 1 号设有营业部外,还在香港甘诺道 32 号、广州中兴路 151 号先后设立了办事处。
  


  德和罐头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建设厅准予登记成立的呈
  
  质量为本 “ 德和 ” 一举成名
  德和非常重视罐头内在质量,选料上不惜高价,坚持采购隔年的优质火腿,优质的要求是包括色香味俱佳,还要大小合适,以重 7 公斤左右为上选。因为过大则肥肉多不宜装罐,过小则哈黄皮骨多,利用率低。火腿原料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好坏和售价的高低,所以,德和宁愿出高价买好货,而不要低价的次货,即使原料紧缺时也要在争取数量的同时保证质量,大批购进时也要逐支检验。
  生产中聘请经验丰富的师傅掌刀,认真剔骨除哈黄,然后人工切片。片型是椭圆形大片,按大片与小片分别装罐,经过高温消毒、排气、密封、检验等工序后,再通过最后鉴定,达到各项预期标准,才准出厂。经过这样严格的生产工艺生产出的产品,揭开罐盖,色泽鲜艳、切片整齐的火腿大片,跃入人的眼帘,扑鼻的香味沁入人的心脾,色香味俱佳的火腿片整齐地摆放盘中,给人以美感,勾起人的食欲,让人忍不住想大块朵颐。
  德和产品首批运到香港宣传推销,由于质优而价又廉,消息不胫而走,不久即销售一空,以后的产品也供不应求,顾客纷纷订货,产品远销到南洋、东南亚,有些顾客赞誉德和的产品为 “ 食中尤物 ”“ 厨中美味 ” 。
  


  云南省建设厅准予德和罐头股份有限公司登记成立的训令
  
  创新为源 “ 德和 ” 活力无限
  德和公司从筹办到投产仅只用了两年时间,就一举成名,只重质量,用诚心,守诚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继承也是不够的,还得用头脑,用智慧来经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才是德和发展的不竭源头活水。
  首先,在原料采购方面,就开了火腿原料购买期货的先例;所谓宣威火腿,实际只是来源于农民一家一户饲养的生猪,他们多是利用大田生产的剩余时间来饲养,数量有限,而一头肥猪只有两支后腿能腌制火腿,时间上又需隔年,所以正宗优质宣威火腿原料有限,难于满足需求,特别是春夏之交是火腿上市的淡季,货源更为稀少,这时尽管浦在廷公司等都已先后停业,只有德和一家常年收购,但仍然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常处于停工待料之中。
  所以德和加强收购工作,选派具备选料专长的人员驻在宣威产地,采取预付货款办法向富有腌制技术而又信用可靠的农户订购隔年优质火腿,解决火腿货源不足的问题。
  同时不断改进操作工艺,首先,努力改用机器切片以代替人工切片,节约了大量劳力,划一了片型规格。其次,在仍需人工操作的去皮、去骨、去哈黄的剔选以及理片装罐工序中,狠抓火腿原料的利用率。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
  公司在不断改革工艺操作的实践中,又相继制订了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制订了入库、保温、检验、装箱出厂的工艺规程,并改进了检验工艺,创制了检验抽空机使用的水银真空计,订出了检验 12 项指标,在生产中严格执行。
  正因为如此,德和不仅从原料到生产工艺的所有环节严把质量关,坚守诚信经营,而且不断开拓创新,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德和从公司成立投产后到 1949 年底的两年中,公司声誉日隆,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在保持产品全优质的前提下,逐渐降低了成本,增加了产量,而产品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紧俏状态。 1949 年还接到英国商人从伦敦直接要求大批定货的订单,德和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上站稳了脚跟,而且迈出国门走向了国际市场。
  


  德和罐头股份有限公司领到建设厅转发国民政府经济部发给登记证的收据
  
  与时俱进 “ 德和 ” 一路向前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对德和企业给予了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解决了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德和生产不断发展,日产云腿罐头达 2000 罐,远销香港的数量也不断扩大;从而使利润积累不断增长,企业稳步发展。
  1953 年来,公司实行了公私合营, 1954 年德和罐头食品公司被批准为昆明市首批七家公私合营企业中的一家;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德和成为我省国营食品工业的骨干企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980 年昆明罐头厂恢复 “ 德和 ” 原名, 1985 年昆明德和罐头厂的罐头产品已发展成为肉类、水果类、蔬菜类、乳脂品类、禽蛋类、水产类、软包装类七大系列产品,拥有一条方罐流水线、一条圆罐流水线,年生产能力 2400 吨。拥有日本软包装罐头生产线,日本填充结扎机和日本异型封罐机。年产罐头 2014 吨。同时还在过去开创品种的基础上,发展了糖果、饮料、小食品类,有上十个产品分别获国家、省、市优质产品称号。年罐头食品综合生产能力已超过 4000 吨。
  1990 年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 1992 年被国家评为中国罐头食品制造业双百强企业,即:市场占有份额百强、经济效益百强。 “ 德和 ” 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老字号们有的历经沧桑,有的风雨飘摇,有的陨落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人们悠远的回忆;但也有的因为锐意创新,不断开拓进取,仍然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传承、发展、创新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由衷地希望, “ 德和罐头这个承载了云南人太多历史和美好愿望的老字号能够历经百年千年,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昆华高级职业学校李奇谟代德和罐头食品公司设计制造罐头封口机的契据
  
  
  
  
  

附件列表:

中华老字号德和食品有限公司的前世今身

中华老字号德和食品有限公司的前世今身

中华老字号德和食品有限公司的前世今身

中华老字号德和食品有限公司的前世今身

中华老字号德和食品有限公司的前世今身

中华老字号德和食品有限公司的前世今身

中华老字号德和食品有限公司的前世今身

中华老字号德和食品有限公司的前世今身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