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龙云与各方通电
来源:
2013-07-18 11:29:32 字体:[大] [中] [小]
1936 年 12月 12日 ,来到围堵红军前线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出人意料地被其部下、西北军的杨虎城将军和东北军的张学良将军扣留,对蒋实行兵谏,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一事变,为中国实现民族和解,结束第二次国内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前提条件。
事变发生后引起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团体的广泛关注、担忧,在当时历史环境下是理所当然的。自“九·一八”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全境,扶植了溥仪为首的伪满傀儡政权,大量日本“开拓团”移民东三省,对其实行殖民统治,疯狂地掠夺东北资源。日帝还不断在山东、上海挑起事端,大兴武装侵略之实,为其全面侵华做着积极的准备。与此同时,全国民众以各种方式,开展救亡运动,纷纷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全国军民共赴国难,抗日救亡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这样国家危亡的时刻,国民党南京政府对日寇疯狂的入侵却一味“忍退”,幻想西方列强会出面干涉,将阻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寄托于联合国九国条约组织,而面对江西等地的红色根据地则残酷剿杀,五次围剿迫使红军走上长征之路。
张杨的兵谏,正是顺应全国民众希望停息内争、一致对外的大局。张杨在 1936年 12月 12日发出的救国八项主张通电中这样写道:“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我国人,无不痛心。近来国际形势突变,相互勾结,以我国家民族为牺牲。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丁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
西安事变发生后,从 12月 13日至 15日,何应钦连续给云南省主席龙云发来五封密电,一则通报西安事变情况,再则希望龙云对事变发表态度。让我们来看一看何发来密电电文:
其一,即到。昆明。龙主席:奋密。今晨九时西安驻军叛变,委座在临潼被围,消息未明。又洛阳炮兵黄永安旅曾奉张汉卿密令,嘱其监视飞机场及银行。如此,恐事变不止一部,深用忧虑。除先设法援救委座出险并正压变乱外,请对所属地方,严密防范,维护大局为幸。弟何应钦。文戌。秘。印。
其二,昆明。龙主席志舟兄:奋密。文(十二)日陕变,张学良勾结共党劫持委座,称兵作乱。凡我国民,会不痛心切齿。刻中央业明令地褫张本兼各职。予以严办。现已决定处置办法,望兄即率所属各将领即日正式通电,表示拥护中央之决心及反对张学良之坚决态度,以申大义为盼。应钦。元未。秘。印。
其三,昆明。龙主席志舟兄:奋密。今日情报:(一)西安城外附近乡村,均遍插红旗。三原西安间及西安渭南间军运甚忙。叛部似向西安附近集中。(二)昨晚兰州留守之第八军及第二四师少数部队,已被五一军于学忠部围袭缴械,绥署亦被占据。兰垣人心恐慌等语。特闻。何应钦。寒子。秘。印。
其四,昆明。龙主席志舟兄:奋密。本日情况:(一)驻陕北之叛军正在移动,向西安集中。(二)西安近郊叛军仍继续构筑工事。其他无新情况。(三)连日百川、向方、芸樵、明轩、德邻、甫澄、幌奇、少云、子香诸兄来电,对张学良之行动均表示深恶痛绝,并表示竭诚拥护中央,以救国家之亡云云。知注特闻。弟应钦。寒。秘。印。
其五,昆明。龙主席志舟兄:奋密。本日情况:(一)叛部仍陆续向西安运动集中;(二)端纳顾问昨由洛飞陕,本日由陕飞洛。据称,委座在西安安好,惟监视严密;(三)中央驻甘宁各部,已与陕东南中央军取得联络。特闻。弟应钦。删亥秘印。
此外,刘峙等四十一人给云南省政府发来元(十三日)电,请国民党中央授何应钦全权,讨伐张杨,并请云南当局一致主张。陈果夫望各省一致拥护国民党中央及中央军进逼华阴的元电、删电。等等。云南驻南京办事处及箫寿民,则频繁将京中得到的消息密报龙云。
龙云于 14日给张学良发去寒电,表示对事变的忧虑:“西安。张汉卿先生勋鉴:统密。迩来事变,自属谋国具有苦衷,略迹原心,亦所深谅。惟是对外国策,所关至大,既经多数负责当事熟筹利害,审慎决定,自难率尔变更。尊处此举,影响国家前途,至深且巨。言念前途,实深忧虑。务盼再加思索,为国家保一线生机,为环境留相当余地。何如?弟龙云。寒。印。”
15 日,龙云得知宋子文即将到西安一事后,即电宋:“南京。宋部长子文兄鉴:统密。国家不幸,祸乱迭起。西安事变,骇人听闻。学良昧于大计,已铸成大错,犯上作乱,动摇国本。委座吾辈领袖,此刻欲谋营救,非临之以兵,决难望其变化。吾兄党国柱石,在此委座不能行使职权之际,重心已失,望吾兄多为主持。云虽远在滇省,愿率滇黔健儿,随兄之候后,又顷闻电讯,兄有欲往西安一行之意,千万不可,人心已变,前车可鉴,纵欲前往,非两兵相接,予以惩创,学良有悔祸之时,再为酌夺。鄙见如此,未识以为如何。龙云叩。删子。秘。印。”
由这份电文来看,龙云对于西安事变的态度是很明白的,即非用武力解决不可。然而事变发展却大出龙云的意料以外,中国共产党人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在有利抗日的前提下解决危机。经中共代表周恩来耐心工作,与蒋介石谈判,最终迫使蒋接受抗日救亡的方针。 12月 25日,蒋介石被释放,由张学良相陪飞回南京。对此,杨虎城 12月 26日曾电告龙云:“……此间文日之举,纯为促请蒋公立起抗日,已经向国人一致声明。最近蒋公已于此间主张,业经完全容纳,定于即日实行。副座遂于有日午后四时陪同飞洛,本日去京。汉公此种伟大精神,令人叹服。此后共挽危亡,吾侪更应特别努力也。”这样的结果,亦是龙云所乐见。
(作者 吴强,摘自云南省档案馆《抗战时期的云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