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利除弊 弹词劝桑

来源:       2013-01-18 11:30:08      字体:[大] [中] [小]
  
  兴利除弊 弹词劝桑
  —— 清末民初云南禁种大烟倡办桑棉珍档解读


  清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二十六日,云南劝业道批饬武定州关于试种桑棉的札文
  (此档案现存于云南省档案馆)
  
   清末以后乃至整个民国时期,人们一提到云南,所能想到的大概除了蛮荒之外就只剩下大烟了。大烟又称云土、土药、阿片或阿芙蓉等。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因素,云南特产的 “ 云土 ” 可谓中国之最,其烟膏品质、口味均可称得上土中上品,一时间,罂粟花开遍了云南大地。从下面一段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清代云南种植鸦片的基本情形: “ 川滇黔产区的鸦片种植以云南为最早,再传四川、贵州。云南于 1830 年开始种植鸦片之时,据说就有几千担的产量, 1863 年进而有鸦片输出广州与镇江。但咸丰六年 (1856) ,临安(今建水县)汉绅侵占回民银矿,焚劫回民村寨,云南巡抚密令各地 ‘ 聚团杀回 ’ ,激起各地回民的反抗。杜文秀在蒙化(今巍山)联合汉、彝、白等各族人民起义,攻占大理,建立政权,被推为 ‘ 总统兵马大元帅 ’ 。 1869 年清朝军队反攻,杜文秀军队转为失利。 1872 年杜文秀于大理城服毒身亡。回民反抗的爆发,致使云南的鸦片生产曾经暂时停顿,但很快又告恢复,罂粟种植遍及全境, 1879 年鸦片产量已有三万五千担, 1887 年的产量则为两万七千担。前述 ‘ 官报资料 ’ 指出云南鸦片产量仅 7751 担,似乎过于低估。而在 1906 年前夕本国鸦片广泛种植的情况下, ‘ 调查会资料 ’ 指出云南鸦片产量为七万八千担,则颇有可能。 ” 当时云南大烟的产量几乎占全国的 13% 到 14% ,在重庆和蒙自通关后,云南所产大烟便由此二关向外销售。因而大烟收入为云南财政的主要支柱,尤其是庚子后,善后赔款,建立新军的军费,很大程度上要仰赖于土药厘税。


  清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七日,广西查烟巡检孙国藩与弥勒县知县周沆有关禁烟及劝种桑棉事宜向云南劝业道所报禀文
  (此档案现存于云南省档案馆)
  
   然而大烟的流毒及其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却是众所周知的。清王朝的腐败,西方列强的入侵都与鸦片有着直接的关系。清王朝从自身的安全考虑,从鸦片战争爆发以前就开始提倡禁烟,其禁烟政策经历了从严禁到驰禁,再行严禁的过程。时至清末, 1906 年清廷与英国签订有关禁烟协定后,禁烟政策日趋严厉。
   对于云南这样一个产烟大省来说,要放弃大烟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无论官民都是不情愿的。因而此次晚清在全国推行的禁烟厉政,云南方面是较为抵触的,行动亦较迟缓,其全面推行是在锡良就任云贵总督之后。全面禁烟的结果,是素以贫瘠见称,财政依靠邻省协饷的云南,经济顿时陷入几近坍塌的地步。财政拮据的窘境,迫使云南地方一面向清廷度支部声请更多的拨款,甚至提出截流原来需要上缴的洋关税款,因为过去从未允许地方截流此项税款。滇督在清末最后几年中曾有 5 次向度支部请款,虽未全部获准,但实际上已是得到相当的眷顾了,清廷给云南的拨款甚至引来他省的非议和不满。另一方面就是积极倡办桑棉等经济作物,倡办实业,以求改善地方收入。禁政沿袭至民国初年,因而在清末民初数十年间,云南劝业道及其后来的实业司,劝办桑棉推广实业均为其当时一项最为重要的政事。因而在今天云南省档案馆的旧政权档案中,保留下大量的相关卷宗。
   以劝办蚕桑为例,当时为达到推广蚕桑的目的,各级官吏煞费苦心,想出各种办法,有向乡民张贴告示,或在各县组织桑蚕讲习所,由官方提供桑籽蚕种,编印种植桑树方法到乡里演讲等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县令竟别出心裁地编写了一篇《蚕桑弹词》,很有代表性。
   弹词是这样开篇的: “ 滇人喜种烟,种烟那及种桑钱;滇人喜养鸟,养鸟不比养蚕好。种烟违禁祸家门,桑成美利及儿孙;养鸟终非救穷策,养蚕成茧夸衣帛。劝君趁早务桑蚕,蚕桑致富敌仓箱 ……” 弹词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向人们介绍植桑养蚕的办法,针对云南妇女参与农事较少的现实,特别强调了妇女在养蚕中的作用,从中国人养蚕的传说、历史入手,引导云南妇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富裕的生活。弹词这样写道: “ 盘古时人们如兽赤身裸体,黄帝出制衣服未有丝纶。帝后宫元妃氏号曰西陵,始养蚕取丝茧利传至今。西陵氏要算得女界奇人,论蚕室供俸的马头娘神,相传是蚕女父被虎所擒,女母言能救父许以女身,马闻言寻父返,父忽变心,留其女杀其马晒皮中庭,皮怒起卷女去化作蚕形,帝喜女不忘义列为仙嫔 …… 到后来凡女界以此为勤,有莘女因采桑节义留名。那把这蚕桑认真,可该是妇女辈,独传技能。倘女界不养蚕奚自谋身 ……” 甚至说 “ 妇与女赖此救穷,能养蚕能抽丝有始有终,件件会,那妇女也算英雄 ” 。
   这个编写弹词的县令就是云南武定直隶州禄劝县知县童益泰。他原籍江南水乡, “ 夙谙蚕事 ” ,对地方的情况也很了解,因而编写的弹词对乡民很有说服力。在清末那样的历史环境下,有这样一个能够大力提倡妇女参加社会劳动依靠妇女自身力量脱贫致富的县令真是难能可贵。这反映了当时开明士绅已开始将妇女劳动力的解放与进步有意无意地联系在一起。或许这正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的一种社会潮流吧。从某种意义上讲,当时以提倡种植桑、棉、油桐等经济作物的办法来抵制大烟的泛滥,为我们今天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思路,即用中国传统生态农业的经验来为建设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据悉,今天禄劝县很多的人正是当年劝种蚕桑的受益者。
  
   (作者:吴 强,原载于《中国档案报》 2012 年 5 月 14 日 总第 2305 期 第三版)

附件列表:

兴利除弊 弹词劝桑

兴利除弊 弹词劝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