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祚传与《农民四字经》
来源: 2014-02-18 11:32:00 字体:
[大]
[中]
[小]
赵祚传( 1903年— 1929年),字统一,云南大姚县人, 1903年出生于大姚七街仓西村一个富裕家庭,对农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有较多的了解和同情。 1919年,他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教育,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926年秋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受党组织派遣回云南主持工作,曾先后任中共云南省特委、临委委员、省特委书记。
《农民四字经》是 1928年夏秋赵祚传任中共云南省特委书记时为在滇西人民中传播革命思想而编的一本小册子。当时,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之际,龙云亦在云南实行“清共”。中共云南地下党面对如此严峻的国内形势,按照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将工作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山区和工矿、铁路沿线,广泛发动群众,准备武装暴动。为筹措党组织活动经费, 6月,赵祚传征得党组织同意,不顾身患严重的肺病回到家乡大姚,打算拍卖家产为党组织筹措经费。在此期间,赵祚传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对农村的社会经济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开展革命工作,赵祚传把马列主义同农村、工矿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顺口溜的形式和群众通俗易懂、生动贴切的语言编写出《农民四字经》。
《农民四字经》,全文共 900余句。文中说道:“贫苦人家,不如牛马”“苦我农民,不值半文”,“千头百路,走投无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地主阶级是“嘴讲博爱,吃人脑袋”“天下乌鸦,都穿黑褂”。国民党反动派“省县政府,拉连一股”“官有万是,民无一是”“官想发财,就下乡来”。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话语唤醒苦难的人民不要奢望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会给自己带来幸福的生活。他还在文中写到:只有在工人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家觉悟,认清仇敌,团结一心,武装暴动,夺取政权,毫不客气,代表选出,组织政府,地主田地,分来种植”。他还对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作了美好的描述“民众自己,共同管理,工农利益,拥护无遗”“工业发达,农村电化,太阳一落,电灯就着,处处漂亮,胜过天堂”。《农民四字经》真实反映了万恶的旧中国农民的生活现状和心声,并给农民指出了一条通向光明的幸福之路。《农民四字经》是我省现存的极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之一。
1928 年 9月赵祚传完成《农民四字经》手稿,将家中田产变卖后准备返回昆明,不料被龙云当局秘密逮捕。 1929年 3月 29日被杀害于大姚县城北门外,这一年赵祚传刚满 26岁。赵祚传牺牲后,他的《农民四字经》以大量手抄本的形式在滇西地区广泛流传,它对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发动农民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斗争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农民四字经》,系大姚县龙街区刑志宽于新中国成立后献交的手抄本,现收藏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档案馆。《农民四字经》为我们今天学习研究云南地下党革命斗争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邵海燕,转载自云南省档案馆《建国前后的云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