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云南记忆 > 红色记忆

新中国云南记忆:革命的壮举光辉的篇章

来源:       2014-02-18 11:32:00      字体:[大] [中] [小]
  
  
  新中国云南记忆 :革命的壮举光辉的篇章
  ——纪念中国共产党滇桂黔边区委员会暨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成立 60周年
  


  边纵部队驰援昆明,参加昆明保卫战


  在砚山县阿猛镇的小学校内,边纵正式成立
  
  60 年前,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云南省砚山县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桂滇边工委和云南省工委合并扩大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宣告成立。边纵指战员为云南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边纵成立 60周年之际,回顾边纵的战斗历程,弘扬边纵指战员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对教育和启示后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风起云涌的武装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云南组织率先响应党中央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的号召,领导了影响全国的“一二 • 一”爱国民主运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序幕。 1946年,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后,按照党中央和中央南方局的指示,中共云南组织在继续领导开展城市爱国民主运动的同时,将大批党员和革命知识分子派往农村、山区和民族地区,建立农村工作据点,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发动各族群众开展反“三征”斗争。到全省发动武装斗争前夕,已在 18个县建有星罗棋布的武装斗争据点,掌握了 12支近 2000人枪的秘密武装,为发动武装斗争和建立革命根据地作了充分的组织和武装准备。
  1947 年 3月 8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蒋管区发动农民武装斗争的指示,中共云南省工委在继续加强农村工作的同时,抓紧开展统战工作和民族工作,分别在滇东北、滇东南、滇中、滇南、滇西等地区,全面做好发动武装斗争的准备。 12月,为配合野战军的战略进攻,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和中央上海局的指示,云南省工委在建水西林寺召开会议,对在全省发动大规模武装斗争作了部署,决定先在滇东南地区发动,随后向滇南、滇东北、滇西扩展。针对云南各阶层、各民族对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已强烈不满,而又存在各种矛盾的实际情况,决定先采用“讨蒋自救”的旗帜号召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此后,弥泸地区、罗盘地区、开广地区、滇南地区、思普地区、滇东北地区、滇中地区、滇西和滇西北地区先后发动武装起义。在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起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卫)军第一、二纵队、永琨支队、滇中游击队、人民自卫军(团)等革命武装。
  1948 年 8月以后,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 1纵队与桂滇边部队会师,来自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的革命战士团结战斗,巩固和扩大了滇东南游击根据地。由于城市工作与农村斗争紧密结合,扩大反蒋统一战线与集中打击反动势力相结合,云南农村的人民游击战争得到迅猛发展。到 1948年底,云南先后建立起 5块成片的游击根据地,即罗盘根据地、弥泸根据地、思普根据地、滇东北根据地和滇中根据地。这 5块根据地有革命武装 1.2万余人,活动区域遍布 42个县,攻克了 7座县城。与此同时,云南各地、广西左右江和黔西南地区的游击武装发展到 1.5万多人,钳制了西南之敌,有力地配合了全国解放战争。
  为加强党在长江以南地区的领导和革命武装的发展建设, 1948年 12月 27日,经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朱德总司令发布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等 3个南方边区纵队的命令。 1949年 1月 1日,在三大战役即将胜利结束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命令,将战斗在桂滇黔边的自救军第一纵队、广西左右江地区、靖镇区、黔西南和滇东南的弥泸、罗盘、开广地区的游击部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庄田任司令员,周楠任政治委员,朱家璧任副司令员。桂滇黔边纵队的成立,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广大指战员和各族人民,推动了斗争的发展。同时,云南各地的人民武装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反“围剿”斗争
  1949 年 3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共桂滇边工委和中共云南省工委合并,成立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以统一领导云南、桂西和黔西南边区党的组织、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
  4 月 21日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随即渡过长江,以排山倒海之势南下,先后解放了南京、上海、南昌、武汉等大城市,国民党政权已基本覆灭。但蒋介石仍抱有幻想,纠集残余,企图割据西南,固守一隅,做最后的垂死挣扎。为此,蒋介石加紧了对云南的控制,将嫡系第 8军的 5个师及陆军总部部分直属部队和一些军事机构、大批特务组织等迁入云南,驻军由 1万人增至 4万多人,还准备将国防部等军事首脑机关迁入昆明,以控制云南。
  1949 年 7月 19日 ,在云南省砚山县阿猛镇的小学校内,中共桂滇边工委和中共云南省工委召开合并扩大会议,正式宣告成立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并根据中央决定,将滇桂黔边区的人民武装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任命庄田为司令员,朱家璧为副司令员,林李明为政委,郑伯克为副政委,黄景文为参谋长,张子斋为政治部主任。边纵下辖一支队、二支队、三支队、四支队、罗盘支队、六支队、七支队、八支队、九支队、十支队、左江支队和右江支队,独立第一团和独立第二团。其中,有 10个支队和两个独立团在云南。会议同时任命了各支队的司令员和政委。边纵的成立,极大地鼓舞了滇桂黔边区广大指战员和各族人民,进一步推动了人民武装斗争的发展。
  1949 年 9月,面对人民解放大军摧枯拉朽之势,蒋介石妄图凭借在西南等地的张群、白崇禧、胡宗南等部 90余万人的兵力,拼凑西南防线,作最后的挣扎。他一方面诱迫卢汉在昆明制造反革命“整肃”,大肆逮捕中共地下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破坏共产党组织;另一方面调集滇黔川三省 6个军的兵力,对滇桂黔边区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企图一举破坏地下党机关,消灭边纵。在形势突变的危急关头,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和边纵按照周恩来确定的“配合反攻形势,发动第二战场”的方针,开展了大规模反“围剿”斗争。根据部署,西进部队在数万敌军中穿插,以调动敌军,打乱敌军部署,后迂回滇西,破坏公路、桥梁,切断了敌军外逃缅甸的通道。第二支队在弥泸区苦战 3个月,歼敌近千人,打退了敌军 4个团的联合“围剿”;罗盘支队向滇桂边出击,打通了滇桂通道,粉碎了贵州保安团的进攻;第四支队在开广区打退了敌 161师和地霸武装的联合进攻;第六支队在滇东北集中兵力打击敌第 8军、第 89军,迟滞了 89军回援贵阳的行动;第七支队抗击敌军 9个团和反动地霸武装的南北夹击;第八支队攻克 3座县城;第九支队在思普地区平定敌特的大规模叛乱;第九支队 41团、第十支队、独立第一团和独立第二团相互呼应,向昆明、开远等敌人心脏地区外围出击,对敌军造成钳制和威慑。经过近 3个月的艰苦斗争,边纵部队取得反“围剿”的全面胜利,巩固扩大了游击根据地,在战略上配合了野战军入滇。
  配合野战军解放云南
  边纵的武装斗争,是云南和滇桂边、滇黔边各族人民争取解放的一场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中的光辉篇章。从 1947年夏到 1949年底,边纵这支由 20多个民族的优秀儿女组成的人民军队,得到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主力部队发展到 4.5万余人,县区游击队发展到 10万余人,战斗活动遍及滇桂黔三省的 147个县境,在约 2000万人口的广大地区建立起 12个成块的游击根据地,共歼敌 6.1万余人,解放 91座县城,钳制了近 15万国民党军队,为配合野战军解放滇桂黔建立了历史功勋。
  1949 年 11月,南下野战军发起解放广西的战役,并向西南进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边纵配合野战军阻止了白崇禧、胡宗南两集团退踞云南,促使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在昆明率部起义。 12月 16日,蒋介石急令驻云南的国民党中央军第 8军、第 26军围攻昆明,形势急迫。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命令第五兵团一部从贵阳驰援昆明,同时命令边纵配合起义部队保卫昆明。卢汉亦要求正转战滇西南的朱家璧率部驰援。奉命驰援昆明的第五兵团 49师在沾益、曲靖、陆良歼灭敌军;边纵在昆明郊区和宣威、沾益、马龙、路南、宜良、呈贡、安宁等地,从侧后攻击进攻昆明之敌。在野战军的沉重打击、起义部队的英勇抗击、边纵部队阻击和昆明人民的奋起斗争下, 12月 23日,逼近昆明近郊的敌第 8军和第 26军,仓惶逃往滇南蒙自,昆明保卫战取得胜利。
  1950 年 1月,遵照中央军委对西南各敌军采取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作战方针,在二野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和四兵团陈赓司令员的统一指挥下,边纵积极配合野战军进行滇南战役。在滇南战役中,由边纵第一支队配合左路野战军 151师、 114师,沿中越边境抢占滇南重镇河口、金平一线,阻敌外逃;由边纵第四支队掩护和配合中路野战军第 13军,奔袭蒙自机场,断敌空中逃路;边纵西进部队、主力第二支队 4团和独立第一团、起义部队一部为右路,经滇中下新平,歼灭地霸李润之匪部,粉碎了国民党在哀牢山建立反共基地的计划后,一部随即赶赴元江歼敌 510团,攻占了元江桥头阵地,迫敌炸断元江桥,接着与野战军 109团、 110团、 113团和 114团在元江东岸歼敌第 8兵团和陆军总部,俘敌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和第 8军军长曹天戈。另一部南下思普追歼残敌。边纵第二支队在曲靖至路南公路沿线,配合野战军 49师 146团在天生关歼敌联勤总部 4000余人后,主力赶赴开远城郊,歼敌 481团,解放滇南重镇开远。边纵第十支队在建水安边哨、白沙大山地区歼敌新编第 3师第 7团、第 8团,迫使敌师长田仲达率残部投诚,后又歼敌 279团。边纵第九支队在思普地区配合野战军阻击追歼残敌,与起义部队配合在墨江官厅街歼敌教导师,在镇沅、南峤、车里配合野战军歼敌 93师师部、 278团和 179师残部,与野战军一起把五星红旗插到了边境重镇打洛。滇南战役以围歼数万国民党残敌的辉煌胜利结束。尔后,边纵第七支队一部布防腾(冲)、龙(陵)边境, 2个团奉命参加西昌战役,在盐边地区歼敌“川康反共救国军第四纵队”,配合野战军夺取了西昌战役的胜利。
  1950 年 2月 1日 ,陈赓、宋任穷、周保中等领导率二野四兵团和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到达滇桂黔边区的贵州省安龙县城,边区党委和边纵负责人林李明、郑伯克到安龙迎接,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胜利会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成立中共云南省委,同时撤销滇桂黔边区党委。在云南全省掀起的大规模迎军热潮中, 2月 14日,四兵团领导机关由罗平进入云南,经师宗、陆良、路南、宜良向昆明进发,受到边纵罗盘支队、第二支队和沿途军民的热烈欢迎。 20日,野战军进入昆明,昆明各族各界举行盛大的迎军会师大会。 24日,陈赓司令员宣布云南全境已完全获得解放。此后,边纵各部队按照上级指示分别编入云南、广西和贵州军区。至此,边纵胜利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60 年过去了,当年边纵浴血奋战的地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边纵的光辉业绩是不可磨灭的,它在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群众路线、民族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是党和人民的一份宝贵财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绝好教材,对当前和今后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文图来源:云南网 )
  
  

附件列表:

新中国云南记忆:革命的壮举光辉的篇章

新中国云南记忆:革命的壮举光辉的篇章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