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天下先——护国起义在云南

来源:云南省档案局       2014-10-10 00:00:00      字体:[大] [中] [小]

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的梁启超拟写的《护国告友邦书》草稿

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的云南都督唐继尧护国首义誓师文

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的云南都督唐继尧护国首义誓师文

久居昆明的人,都熟知昆明有护国路、正义路、护国桥、护国广场、护国大厦,上些年纪的老昆明人,还知道昆明有护国门、正义门。这些有纪念意义的地名,是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的写照,代表了云南人民的荣光和自豪。因为在 96年前,首先发生在于云南的护国起义,推翻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云南人民用生命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

1911 年 10月 10日 ,孙中山先生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然而,袁世凯却窃取了胜利果实,当上了大总统,开始了他倒行逆施的丑恶表演,把自己的权利扩大到了最大限度。就在袁世凯沉浸在就要当皇帝的梦想中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远在西南之隅的云南,反帝制的暗流在涌动。他更没有想到,他的皇帝梦想,就要被远在千里之外的一群云南人彻底地粉碎了。

说起清末民国初的云南人民,是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的。早在 1911年 10月 10日,孙中山领导的湖北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之后,云南革命党人也迅速响应,发动了“重九起义”。昆明光复后成立的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都督为蔡锷,后为唐继尧。当时的云南,具有大量训练有素的军事人才以及稳固的政权,时任云南都督的唐继尧还大力整顿军务,提高军备,这为护国运动最先在云南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南新军中大部分中下级军官,是由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出来的。所以说最初在云南发动的护国起义和护国战争取的伟大胜利,这一切都和云南陆军讲武堂密不可分。

讲武堂教官大部分都有同盟会员的背景。当时的提学使叶尔凯就曾经对云贵总督李经羲提醒到:“讲武堂多革命党,虎大伤人。” 由此可见,当时的陆军讲武堂造就了不少革命人才,已深被顾忌了。

云南陆军讲武堂始建于 1909年,位于翠湖边的承华圃。曾有“黄埔的讲堂,讲武的操场”之美誉。 “坚韧刻苦、学术兼修”是讲武堂的优良传统。陆军讲武堂开办了兵器学、战术学、工兵布雷、机关枪操演、沙盘教习等科目,还花重金从日本聘请了一批教官。云南陆军讲武堂从创办到 1935年止,历经 27个春秋。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及时为护国战争输送了各级军官和技术人员。据统计,在云南组建的护国三军中,从军都督、总司令统计下来看,营以上官佐,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竟占到 86%。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学员,在远离袁世凯的统治中心的昆明,成为了护国运动的最先倡导者和中坚力量。

云南陆军讲武堂特别班炮兵科的滇军少壮派将领邓泰中、杨蓁等,是陆军讲武堂中优秀学员的代表人物,在时任云南督军的唐继尧反袁态度还不甚明朗的情况下,就是这一批爱国军官,挺身而出,分头开展了反袁串联活动。同盟会会员、云南军政要人董鸿勋这样说:“一旦云南顺天应人,为国除奸,登高一呼,众必响应。袁世凯不过一介武夫,而我们师直为壮,哀兵必败”。

云南都督唐继尧,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员。 1909年回云南后历任清陆军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陆军讲武堂教官、监督、新军管长。 1912年率军北伐,任贵州都督, 1913年调任云南都督。

1915 年 9月 11日 , 唐继尧召集罗佩金、赵又新、黄毓成、叶荃、邓泰中、董鸿勋等团长以上的军官召开了军事会议。会上讨论了帝制问题,唐继尧征求各将领的意见:“望发挥个人心中之真实意见,以备取决于多数。”到会的各位纷纷表示“我等以将军的意志为意志。”

唐继尧派心腹分别前往贵州、四川、广东、湖南等省进行反袁力量联络,他派吕志伊前往南洋各地向侨胞宣传和劝募军饷,派人前往日本购买军火,并陆续运抵昆明,并秘密向德国订购了 200万余元的军械,最重要的是派李华英秘密去往北京,与云南的前任云南督军蔡锷会面,共商大事。

此时的袁世凯,也深知云南的稳定对袁氏帝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他一心要拉拢云南。 9月中旬,袁世凯的专使何国华一行带着厚礼和袁世凯颁发给唐继尧“开武将军”的证书,在昆明举行了封爵授勋大典时候,从翠湖到马市口,街道两旁,队伍夹道欢迎,煞是热闹喜庆。

与此同时,唐继尧却在暗地里积极准备。 1915年 10月唐继尧致书孙中山,在《致孙中山先生早除袁氏密派唐、李在沪接洽同志请示机宜书》中就写到:“窃盼我公登高一呼,俾群山之皆应,执言仗义,重九鼎以何殊,一切机宜,祈予随时指示,得有遵循”。

前云南都督蔡锷,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先后在日本陆军成城、士官两校学习军事。武昌起义后,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策划在昆明发动新军起义。当年 10月 30日举事,占领昆明,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 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任职。远在北京的蔡锷暗中与云南方面密切联系,准备离开北京,和昔日云南的同道一起共商讨袁大计。

蔡鄂在此期间暗中频繁拜会在天津的老师梁启超,商议反袁问题。当时的梁启超是进步党中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核心人物。他发表的反对帝制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在当时轰动一时。

1915 年 11月,蔡锷终于逃出北京,暗中与梁启超在天津做最后商议,并和孙中山、黄兴的代表碰头。之后乘船前往日本,转道香港、越南河内,踏上了回云南的漫漫征途。

1915 年 12月 22日 , 唐继尧、蔡锷、李烈钧、任可澄、罗佩金、戴戡、顾品珍、赵又新、杨杰、唐继虞、董鸿勋、庾恩暘等云南及外地来云南参加反袁义举的军政要员共 52人举行了“歃血为盟”的仪式。他们滴血入酒,共饮宣誓:“拥护共和,吾辈之责,兴师起义,誓灭国贼。成败利钝,与同休戚,万苦千难,舍命不渝。凡我同人,坚持定力,有渝此盟,神明共殛。”

12 月 23日 ,云南将军唐继尧、巡按使任可澄先礼后兵,发表了《致袁世凯请其撤消帝制电》。敦促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共和。同日,唐继尧、任可澄、蔡锷、戴戡等向各省致电,请联合劝告袁世凯取消帝制。 12月 25日,唐继尧、蔡锷等连名通告全国,称“继尧等深受国恩,义不从贼,今已严拒伪命,奠定滇黔诸地,即日宣布独立,为过婴守,并檄四方声罪致讨”,同时照会各国驻华使节。

云南起义独立一宣布,云南全省人民莫不拍手赞成,各机关、学校乃至商场都贴出了“拥护共和万岁”的标语,全市人民情绪高昂,纷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高喊打倒袁世凯,拥护共和的口号。

当时的云南兵力只有陆军两个师,一个混成旅,一个宪兵队共 2万余人,外加各地驻防兵十余连,兵力单薄。护国军计划多路出兵,兵力不敷分配,护国军紧急扩军,设立了征兵事务所,云南民众积极拥护和支持,全省各地各族青年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切志请樱”,一些退伍的士兵也纷纷要求归队。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护国军扩充成了编成了三十六个团,较原有兵力增加了两倍,到后期甚至增加到了 8个军之多。

云南经济困难状况在当时为全国之冠。为了保证浩繁的军费开支,云南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通过清理财政、撤并机构、压缩了各项行政开支。还成立了筹饷局,由李烈钧任总办,以劝募、发彩票、开征烟税三种方式筹资,与此同时还截留了应交中央政府的盐款,开展向爱国华侨募捐,并发行公债, 1916年富滇银行还发行货币 400万元,其中 70万元作为护国经费。为筹措军资,云南省政府发行了护国公债。护国公债一共发行了两期,第一期总额 1000万元,第二期 2000万元。

云南一千多万民众,深知“国之不存,于家有何”的道理,百姓争先恐后交纳捐款。筹饷局里早晨一开门就十分拥挤,“至晚不止”。妇女们把簪环首饰都拿出来抵交,场面甚是感人。海外华侨也积极响应募捐近 13万元。护国军第一军总参谋长罗佩金身先士卒,拿出家产,“尽以田产之契券交与唐继尧存储富滇银行,凑现款 12万元,拟充军费。”

据统计,从护国军出师到凯旋而归,云南省政府前后共筹集军费近千万元,这对当时年财政收入只有七百多万的云南来说,的确是个惊人的数字。

1916 年 1月 1日 ,唐继尧、蔡锷、李烈钧、任可澄、刘显世、戴戡发表了《向全国同胞申明护国宗旨的誓告》。由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带领,护国军在昆明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发布了《护国军出师讨袁檄文》。历数了袁世凯“背食誓言”、“叛国称帝”等 19大罪状,表示要粉碎袁世凯的复辟帝制的阴谋。以蔡锷为护国第一军的总司令,率部入川;以李烈钧为护国军第二军的总司令,出兵广西;唐继尧兼护国军第三军总司令,坐镇后方,策应前线。黄毓成为司令的挺进军,相机行动。

得知了云南起兵的消息,袁世凯下令组建了“征滇临时军务处”,调动 5个精锐师, 10余个混成旅,总计 10余万兵马,曹锟为总司令率领的第一路军从湖南进攻,张敬尧为第二路军总司令从四川进攻,川、湘、桂 3路分别进发,扬言云南“兵仅万余”,“饷难月给”,“不难一鼓荡平”。

云南护国军背井离乡,跟北洋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护国军征途遥远,物资后援均有限,处境十分艰险。但被誉为“滇军精锐,冠于全国”的护国军的确名不虚传,官兵团结一致,士气高涨,不怕艰险,再配备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先后在川南战场、湘西战场、滇桂战场屡建奇功。正如董鸿勋前面所说的“哀兵必败”,兵力超过云南 10倍以上的袁世凯北洋军这次“一鼓荡平”云南护国军的想法却未能得偿所愿。

1916 年 1月 16日 ,蔡锷率护国第一军入川与北洋军张敬尧、吴佩孚等部队战于泸州纳溪间,泸纳战役是护国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双方激战 48天。此时的蔡锷,喉疾已十分严重,但依然坚持亲自带兵作战直至四川督军请求停战协商。在叙府战役中,刘云峰团不满一个连的士兵坚守阵地,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全部阵亡,每人身边遗留一堆弹壳,衣服、绑腿,领扣整齐不乱,一如讲武堂的军风规范。朱德、金汉鼎以骁勇善战著称,曾率三千滇军击败袁世凯三万精锐部队,被誉为滇军“四大金刚”的前两位。朱德支队鏖战棉花坡一个多月,敌军被打死打伤三四千人,护国军死伤千余人,为朱德赢得了“勇猛善战、忠贞不渝”的声誉。这其间,“鲁子林神炮取广南”、“张开儒三炮定韶关”等成为护国军的传奇故事。

在护国军和北洋军鏖战的同时,贵州、广西、广东、四川、湖南各省陆续都在宣布独立,也纷纷出兵讨伐北洋军。 1916年 6月 6日,袁世凯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独裁者,仅当了 83天的皇帝,在举国反对、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困境中病死。

袁世凯的死标志着历时七个月的护国运动取得了胜利。在护国战争中,滇军将士流血牺牲的巨大代价,粉碎了袁世凯的皇帝美梦。云南官兵负伤 2000余人,阵亡 3000余人。战后,地瘠民贫的云南经济也遭受了重大打击,迫于形式,学校几乎停办,教育款项用做军费开支,云南主要的交通工具的五六万匹民有骡马全部被征为军用,运道荒凉,工商萧条,纸币贬值,财政枯竭,云南的经济数年不能恢复。

1916 年 11月 24日 ,众议院通过法案指出“共和再造,始于云南,首义之日,亦定为纪念日……始足以昭盛典而志不忘。”时任民国总统的黎元洪明令云南首义日每年 12月 25日云南护国首义之日为全国纪念日。

为了永远缅怀护国运动的历史功勋, 1919年,云南省政府在昆明小南城开护国路,立护国门,建护国桥,改造了正义路。袁嘉谷撰写了《护国门碑记》:“民国四年,帝逆作。唐会泽(继尧)率滇人兴师护国。国复兴,中外人士相震动。”

1995 年 12月 25日 ,作为昆明市纪念护国起义 80周年内容之一的护国起义纪念标落成。护国门的遗物铁栏门被移到了纪念标前安放。我们现在依然可以看到这个护国遗物。如今,护国门安静地矗立在昆明市区最繁华的街头,周围车水马龙。陆军讲武堂的黄墙红窗掩映在翠湖的绿树之间,护栏外每日游人如织,见证着云南的沧桑变化。

丰碑巍巍,青史昭昭。护国起义是云南主导中国历史走向的一件大事,正如陈毅元帅 1958年到云南时所说的:“云南护国起义是奠定共和基础的重要事业,你们应该继续隆重纪念才是。”云南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护国起义中创造了辉煌历史,做出了重大牺牲,这样的贡献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以一隅之力负担全国反帝之重任,云南人民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成为云南近代史上辉煌的历史。护国起义的大量珍贵资料如今完好地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供后人去了解,去纪念,去研究。

(作者:云南省档案局 李晓蓉)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