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为解放云南作出贡献人物:张问德

来源:       2015-05-18 11:43:18      字体:[大] [中] [小]
  
  
  抗日县长张问德
  


  
  在云南抗战史上,有一位被称为“有气节之读书人”、“硬得纯正、硬得正直、硬得正气”、“英雄中的英雄,典型中的典型”,他就是腾冲县长张问德。
   张问德, 1880年生,云南腾冲人。曾任腾冲参议会议长;滇军五旅秘书、省府秘书、龙云私人秘书;昌宁、凤庆县长等职。 1942年 5月,张问德为一些军政人员畏敌如虎,日军未到先弃城而逃痛心疾首,但他坚定地认为,人民可用,家园可复。遂与刘楚湘等一批爱国士绅退到腾北,在江苴商议,成立临时县务委员会,领导民众开展抗日斗争。 6月下旬,云南省政府委任张问德为腾冲县长。为驱逐日寇,张问德不顾年已 62岁,于危难之中毅然赴任。
   他以积极配合军事斗争为政府工作第一任务。他领导的腾冲抗日政府积极联络地方士绅,遴选委派腾西北各乡镇长,建立战时基层政权;开展户口调查,实行凭证居住及通行证制度,防奸防谍;成立便衣队,设立递步哨、检查哨、情报网,侦察日军军情;整理积谷,动员民众出粮,保证抗日部队供给;成立战时联合学校,接收流亡失学青年入学;举办行政人员训练班,鼓励青年参军、参战;成立物资调度委员会,抢运沦陷区的棉纱、布匹、百货等各种物资,组织调运食盐,以资民困;将流氓、地痞抢劫犯逮捕归案,稳定抗日根据地;恢复已停刊的《腾越日报》,传播抗战消息;救济自缅甸返国的军队及侨胞,多次举办慰劳作战部队及伤员、抗日家属活动等;在各乡镇组织游击队或民兵组织,设立担架输送队,积极协助军队征兵及作战。
   在敌人的不断“扫荡”及进攻下,张问德拄杖率县政府人员随军多次转移,数次移驻邻县境办公。他 8次翻越高黎贡山, 6次往返怒江天险,辗转于保山、大理、腾冲之间;他曾数日断炊,也曾被疾病折磨,但仍以饱满和大无畏的精神坚持工作。
  1943 年8 月31 日 ,日军驻腾冲行政班本部长田岛致函张问德,企图离间军政双方的团结,动摇人民抗战的信心。9 月12 日 ,张问德拟就《答田岛书》作为复函。《答田岛书》全文870 字,义正辞严地历数日军在腾冲烧杀淫掠的种种罪恶,表达了要尽中国公民及地方官吏的责任与良心,抗战到底的决心,展示了中华民族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的高尚民族气节。一时全国大报均予刊载。军政部长陈诚代表蒋介石召见,称誉他为“全国沦陷区五百多个县长中之人杰楷模,不愧为富有正气的读书人”。蒋介石题赠“有气节之读书人也”匾。
  1944 年 5月,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张问德领导腾冲人民全力支援部队作战。 9月 14日,腾冲光复。在收复腾冲城 40天后,张问德辞去县长职务。有人问他如何评价自己在滇西抗战中的壮举,他淡然含笑回答:“我只是中华民族的读书人。”这平淡的回答,更彰显受中华民族精神熏陶成长起来的读书人的浩然之气。
  1957 年,张问德病逝于腾冲。
  
   (撰稿:李继红,文图来源:云南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