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为解放云南作出贡献人物:马克昌

来源:       2015-05-18 11:43:18      字体:[大] [中] [小]
  
  
  雨花台云南三烈士之一——马克昌
  


  
  1931 年 4月 29日 ,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的刑场上,面对全副武装的凶残敌人,三位宁死不屈的云南籍共产党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革命战士雄伟悲壮的正气歌,大义凛然地倒在反动派的屠刀下。他们的英勇捐躯,激起了一千多狱友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仇大恨,震动了整个中央军人监狱。就连监狱看守也啧啧自语:“共产党一定会得到最后的胜利。”三位烈士中年长的,是仅有 25岁的马克昌。
   马克昌, 1906年 11月生,通海县人。 1924年考入昆明私立成德中学, 1929年加入共青团。同年 7月 11日,昆明发生火药爆炸的恶性事件。根据党团组织的部署,马克昌参加了救护伤员、发放救灾物品等工作,并在灾民中开展宣传,揭露云南地方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组织灾民向地方反动当局进行斗争。他还作为以党团员和进步青年组成的“七•一一青年救济团”的代表,参加了昆明市“七•一一赈灾会”工作。后因白色恐怖严重,行动被敌人严密监视,马克昌等人辗转到上海,继续进行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江湾区委书记,组织领导了一系列革命斗争。
  1930 年12 月9 日 ,马克昌参加筹备纪念广州起义3 周年会议,回寓所途中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在特务搜身时,他将纪念活动示威游行路线图塞进嘴里。与马克昌同时被捕的有 9人,敌人在他们的住处搜出一批革命传单和各种革命书刊。几经辗转,马克昌同先期被捕的 20个革命志士,被敌人押往南京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面对老虎凳、上电刑等酷刑,马克昌始终坚贞不屈。他怀着“对于革命者,坐牢就是做好的学习和休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学习,天天坚持锻炼身体,准备出狱后继续为党工作。为保护战友,争取战友轻判和无罪释放,马克昌承担了全部责任,说敌人在寓所搜出的传单和书刊都是自己的。
  1931 年4 月29 日 ,敌人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宣判马克昌与刘希禹、陈仲模三位云南籍共产党人死刑。在被敌人押往刑场前,他们视死如归,将各自仅有的钞票、衣物、药品等分送给同监难友;鼓励他们出狱后继续革命。在刑场,马克昌拒绝喝倒头酒、吃倒头馍,高唱《国际歌》,高呼革命口号。他不愿看到两个战友在自己前面倒下,要求先枪毙自己。随即,连中数弹,光荣牺牲。刘希禹和陈仲模也随后殉难。
   三位烈士的遗骨安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烈士的遗像和事迹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展出。
  
  (撰稿:解菲,文图来源:云南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