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为解放云南作出贡献人物:张冲

来源:       2015-05-18 11:43:18      字体:[大] [中] [小]
  
  
  “黑虎将军”——张冲
  


  
  张冲, 1900年生于泸西县,彝族。 20年代初,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求学无路、报国无门的情况下,他揭竿而起,组织农民反抗贪官污吏。后来他加入滇军,历任旅长、师长。
  1933 年,张冲任云南省盐运监督使,在对黑井区各盐场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移卤就煤”的计划,既将元永井地区的盐卤,通过管道运往 20公里外的一平浪,以煤代柴煎盐。历经 5年努力,治盐工程于 1938年竣工。移卤就煤,既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又增加了盐课,当地人民为纪念张冲的治盐功绩,在一平浪为他立了一块“盐神”碑。移卤就煤,不仅是云南盐业史上的创举,而且是当年水利科技和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史上的奇迹。这条釉沟选材设计科学合理,质量上乘,一直沿用了 60年,到 1998年才沿沟敷设铸铁管来代替,“移卤就煤”工程至今都还在发挥其效益。
   抗战爆发后,张冲任滇军第 60军 184师师长,率部赴抗战前线。在武汉与八路军办事处的负责人叶剑英、罗炳辉等进行秘密会晤,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坚定了靠拢共产党的决心。同时请求共产党派遣政工人员到 184师任政工干部。 4月,第 60军投入台儿庄战役,张冲率部固守台儿庄战略高地禹王山。战斗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打退了日军的数十次疯狂进攻,杀伤日军千余人。第 184师坚守禹王山 22昼夜的战例被蒋介石编为军事教材,提供国民党军和军事院校学习。之后,张冲率部投入武汉保卫战,在富水一带以假阵地诱敌深入,重创日军。在阳新排市作战中,张冲创造反斜面“鱼笼”战术,敌军被这种战术几乎全歼。 10月,张冲因战功卓著,晋升为新三军军长。张冲由此赢得“抗日名将”的称号,因彝族崇拜老虎,百姓又尊称他为“黑虎将军”。
  1939 年,张冲回云南,任弥泸水利监督,投身于弥勒、泸西水利事业的建设之中。当年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农田受益面积达 2万多亩。
  1940 年,张冲任滇军第二路军总指挥。期间购买了一批武器,秘密转运到泸西、弥勒和路南一带彝族骨干家保存,在后来的弥泸地区反蒋武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战胜利后,张冲坚持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支持民主运动,受到蒋介石怀疑和监视。 1946年 12月,在党组织的周密安排下,张冲奔赴延安。 1947年 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参议、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辽沈战役中,配合党做滇军的策反工作。
   解放后历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民委副主任兼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主席、 1954年后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五届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云南省民委主任,云南省副省长,中共云南省委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0 年 10月,张冲病逝。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杨伍荣,文图来源:云南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