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为解放云南作出贡献人物:黄洛峰
来源:
2015-05-18 11:43:18 字体:[大] [中] [小]
革命出版家黄洛峰

黄洛峰,原名黄垲。云南鹤庆县人。 1909年生。 1927年 5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黄洛峰到易门等地开展党的工作,建立秘密党团组织,领导开展农民运动。 1928年,他领导组建了安宁、易门、禄丰三县特委,并任特委书记。同年 10月,参加了第一次省党代会。他曾任昆明市团委书记,领导昆明市的青年和学生运动。
1930 年,黄洛峰到日本留学。九·一八事件后,黄洛峰回国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12月参加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任秘书长。 1936年 1月,他在艾思奇的帮助下,用黄洛峰的名字发表文章,并参与《读书生活》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 1937年 1月,与艾思奇、郑易里等一起创办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普及进步文化科学知识为主要业务的读书出版社,任总经理。在他主持下,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大量进步书籍,并有计划地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就是 1938年在读书出版社出版的。与此同时,还出版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读物,艾思奇的通俗哲学著作《大众哲学》前后在读书生活出版社再版了 33次。在武汉时期,他除了肩负读书出版社的工作外,还担负为党发行《群众》周刊的任务,并从事向延安输送革命干部的工作。
1938 年 10月到重庆。他是南方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即文委)书店组的成员,负责过全民通讯社与南方局文化组的联络工作,后期担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管理委员会主席。他自觉地担负起传递党的信息、情报的重任,负责过与中共云南省工委的联络工作。他的住处实际上已成为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在白色恐怖下,他率领全社人员采用各种斗争方式打开出版工作的局面,坚持出版了一批哲学及宣传抗日救国的政治文化书刊,不断扩大革命进步的书刊出版阵地。
他不仅是救国会的领导成员,还是直接指导出版界争取民主活动的负责人。他以民主人士的身份积极参与党领导的民主运动,并担负了文化出版界大量的统战工作,是文化出版界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导人。以他为董事长的新联总处,实质上是以党领导陪都新出版界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抗战胜利后,黄洛峰积极参加了重庆文化出版界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
1948 年 10月,根据党的指示,生活、新知、读书三家书店在香港正式成立三联书店总处,由黄洛峰任三联书店临时管理委员会主席。
1950 年 4月,出版总署决定成立新华书店总管理处,统一全国的新华书店,由黄洛峰任总经理。解放后,黄洛峰走上了出版工作的领导岗位,在 30余年中,他先后担任过中宣部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出版总署出版局局长、文化部部长助理、文化学院院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职。
1980 年11 月4 日 ,黄洛峰去世。
(撰稿:李继红,文图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