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为解放云南作出贡献人物:唐淮源

来源:       2015-05-18 11:43:18      字体:[大] [中] [小]
  
  
  抗日名将——唐淮源
  


  
   唐淮源,抗日战争中牺牲于战场上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一。
   唐淮源, 1886年生于云南省江川县。早年就读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并加入同盟会。先后参加过辛亥云南“重九起义”、护国讨袁诸役,屡立军功而升至旅长等职。 1922年,因滇军内讧混战,唐淮源等人被迫离开云南赴上海,受孙中山之命,南下入粤,投入国民革命军第 3军行列,参加北伐战争,转战于大江南北。 1927年调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昌分校教育长。 1933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 3军第 12师师长。
  1937 年,第 3军奉命开赴华北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先后参加冀西、晋东、晋东南诸战役,屡挫敌寇,威镇华夏。同年,唐淮源升任第 3军中将军长。 1938年,率部转入晋南门户中条山地区作战。每当前方情况险恶时,唐淮源总是亲自到前方督战,哪里危急出现在哪里。他率部协同友军先后击败了日军 13次大举进犯,予敌以沉重打击,使中条山一度成为阻止日军南进和西进的屏障,保护了潼关、洛阳等广大地区。
  1941 年 3月后,日军调集了 20余万人马,在百余架飞机及大炮的掩护下,于 5月 7日分四路大举进攻中条山。第 3军驻防于中条山正面,首当其冲,成为日军攻击的重点。唐淮源率第 3军将士坚守阵地,奋勇抵抗,寸土必争,同敌人作拼死战斗。次日下午,由于当局指挥失误及友邻部队过早撤退,日军乘虚而入,中条山阵地被分割为互无联系的东、西两部分,陷于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敌侵入第 3军左侧后,分袭各部,截断其后方联络线。 10日,第 3军奉命南撤,敌主力以分进合击之势向第 3军合围,虽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第 3军官兵四面受敌,粮尽援绝,仍以一当十,与敌殊死战斗。 11日,敌合围之势已成。在此紧急关头,唐淮源召集 3位师长紧急会议,指出“现情势险恶,吾辈对职责及个人之出路,均应下最大之决心,在事有可为时,须各竭尽心力,以图恢复态势,否则应为国家民族保全人格,以存天地正气”,他发出了掷地有声的指令:“军人不成功,便成仁。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 3军开其端!”随后,命令各师以团为单位化整为零,分路突围。至 12日上午,突围各部均被日军截回,全军各师均已残破不全,援军及补给线被截断,唐淮源亲率的军部直属队亦大部伤亡,仅存少量官兵被围困在县山阵地,虽处绝境,仍作最后抵抗。此时,唐淮源悲愤自己未尽到保卫中条山的职责,有负国家与民族重托,更不甘落入敌手,遂遣去身边人员,拔枪自尽于县山阵地,壮烈殉国。
   唐淮源是牺牲于抗日战场上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一,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书写了悲壮的一页。唐淮源牺牲后,国民政府于 1942年 2月特颁发褒扬令,追赠其为陆军上将。 1986年 6月,经民政部批准,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唐淮源为革命烈士。
  
   (撰稿:何军鹰,文图来源:云南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