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为解放云南作出贡献人物:王甲本

来源:       2015-05-18 11:43:18       字体: [大] [中] [小]
  
  
  硬战军长王甲本
  


  
  王甲本( 1900-1944),云南富源人。王甲本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先随顾品珍和范石生转战川滇粤桂,后入中央军,因战功累迁连、营、旅长、师长和军长等职。他是抗战中唯一和敌人用刺刀搏斗而牺牲的军长。
   追求真理,治军有方。王甲本青年时立志从军报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后,学习刻苦认真。他一生追求真理,除《孙子兵法》、孙中山著作外,还读了不少马列著作,如《大众哲学》、《费尔巴哈论》等。他在 28年的军旅生涯中,足智多谋,作战勇敢,身先士卒,身经百战,临危不惧,屡立战功。王甲本堪称廉洁模范,牺牲时除了三块大洋,仅有 300余册书籍。他治军极严,自己不抽大烟,也不准部下抽。他爱兵如子,每次发军饷都要亲自监督。他用人唯贤,不徇私情,大胆提拔一批有能力、有专长的年轻军官,使之很快成为军中骨干。他常用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全体官兵,鼓励士兵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
   硬战军长,血洒疆场。 1937年 8月,凇沪会战爆发。王甲本率部迎战,担任阻击任务。他多次亲临阵地指挥,敌机轰炸,身受弹片刺伤多处亦无惧色,全师官兵倍受感动。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王甲本率部反攻,紧紧地扭住敌人,不使其有喘息之机,足迹遍及湘鄂赣 3省,歼敌 2000余人。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他日夜战斗在指挥所,亲自巡视阵地,适时作出正确的兵力调整。危急关头,他还亲率部队出击日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担任外围守备指挥官的王甲本沉着机智,敢打敢拼,指挥第 79军 98师在霞凝巷、捞刀河、汩罗江等主要阵地击毙日军千余人,缴获甚多。战后王甲本被誉为“硬战将军”。 1944年 5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王甲本率军驻防常德、湘潭一带。他率部与部分滇军、川军共 5万余人,顽强迎击日军,半个月内歼敌万余人,中外震动。 9月 6日,王甲本带领军部直属部队进驻东安县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次日,日军千余人化装为便衣队,迂回进攻第 79军军部。王甲本当机立断,决定军部立即向西转移。当他率部行至山口铺附近时,遭遇日军主力。王甲本率部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展开血战,他鼓励士兵们沉着射击,宁死不当俘虏。由于寡不敌众,且中方士兵仅有手枪等短程武器,不久所率警卫排就全部壮烈殉国。当日军逼近王甲本时,他拼死战斗,用手枪击毙几名日军,又赤手空拳与日军肉搏,最后被敌人刺刀刺中腹部,壮烈牺牲,时年 43岁。他是抗战中牺牲的九位军级高级将领中,唯一拼刺刀牺牲的军长。作家贺新诚感慨道:“一个将军在危急时刻,能舍弃自己的身份,把自己视为‘敢死之卒’,这才是真正的无畏!”
  
   (撰稿:唐东生,文图来源:云南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