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为解放云南作出贡献人物:郭佩珊

来源:       2015-05-18 11:43:18      字体:[大] [中] [小]
  
  
  “飞虎队”前亦骄傲的共产党人——郭佩珊
  


  
   抗战时期,有一位为陈纳德将军深表钦佩,并获飞虎队盟友一片赞扬之声的中国空军技术人员,他就是共产党人郭佩珊。
   郭佩珊, 1912年生,河北定县人。 1930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 1933年入党,曾任北洋大学学生会总干事,领导开展学生运动;后在天津参加“社联”(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工作,因疏散到冀东地区,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 1935年,郭佩珊插班考入武汉大学机械系,参加了一二•九运动,是武汉大学救国会主要负责人之一。 1936年,他参加了武汉大学进步组织——“九一八公社”和武汉大学青年救国团; 1937年 9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武汉大学党支部组织委员,后兼任中共湖北省省委农委组织委员。 1938年,根据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董必武的指示,郭佩珊考入国民党空军机械学校高级机械班; 1939年 12月到云南工作,任云南省工委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 1941年进入昆明空军第十飞机修理厂。他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帮助盟军修复和改进飞机性能,经他改装的 B— 25D型轰炸机,使一架飞机能发挥以往三四架飞机的效率,在滇西战役中更大范围地阻击和消灭了入侵者,受到盟军高度赞扬。这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改良美军飞机的唯一一件事情,他也由此受到嘉奖与破格提升,特准连升三级(从尉官晋升为校官),并奖励国币 1000元。同时,他的技术职务也被提升为航修厂的修造课课长(生产总工程师)。
  抗日战争胜利后,郭佩珊利用其在空军修理厂的特殊身份,用破坏、肢解、变卖等各种方法,使美军留在云南的大部分可修复的 250架飞机无法投入内战战场。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省工委领导的统战工作小组,利用担任云南科学工作者协会总干事、云南大学五联会(教授会、讲师助教会、职员联合会、学生会、工警联合会)主席、云南大学航空系教授等社会职务,广交朋友,开展统一战线等各方面的工作。他用自己多年积蓄的几十两黄金购买飞机上配置的一些武器、通讯设备、器材等在内的许多重要武器物资,送到边纵滇东北根据地,为云南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9年 12月,他参加中共昆明市委任委员、宣传部长,他利用《云南日报》、《正义报》及昆明广播电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经组织同意进入起义后的昆明机场司令部任副司令员。在反击敌军第八军、二十六军反扑的战斗中,郭佩珊组织起义空军出动飞机空投宣传品,轰炸敌沾益、蒙自、西昌机场,迫使国民党残余部队不敢从空中逃跑,有力地支援了昆明保卫战。
  1950 年 12月,他调任西南区空军工程部部长, 1958年转业到北京中科院任科学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 1963年 7月调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任副所长兼党委书记。 1985年 10月病逝。
  
  (撰稿:李继红,文图来源:云南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