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为解放云南作出贡献人物:刘平楷
来源:
2015-05-18 11:43:18 字体:[大] [中] [小]
血染雨花骨亦香——刘平楷烈士

刘平楷, 1902年 10月 9日生于彝良县角奎镇。 1922年到北京,先后求学于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国立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期间受到了李大钊、邓中夏等的革命熏陶,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信阳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湖北省委书记、满洲省委代理书记、云南省委组织部长等职。
1923 年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爆发,刘平楷受党组织派遣到长辛店协助邓中夏做宣传工作。 1924年秋,受中共北方区委指派,赴河南信阳从事工人运动和党的工作,使信阳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农民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
在国民革命高涨的形势下,刘平楷于 1926年在南京领导工人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 9月,向中央作了《关于津浦线南段工作报告及今后计划大要》,为津浦路南段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27年 4月 10日,刘平楷主持召开了各界各团体 20多万人参加的“南京市民肃清反革命派大会”,蒋介石派军警向请愿群众开枪,酿成“四·一 0”反革命流血惨案。 5月,刘平楷被派往上海闸北区着手恢复和整顿被破坏的党组织。
在革命低潮中,刘平楷临危受命,于 1928年 5月受中共中央委派,恢复重建遭敌破坏的湖北省委,领导成立了湖北省委,全省各地组织也逐步得到恢复。年底,又受中央委派,以特派员的身份前往东北领导恢复了满洲省委,使东北地区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工农运动很快活跃起来。
1929 年秋,中共云南省临委请求中央派刘平楷回滇工作, 11月,刘平楷回到云南,为桑梓人民的解放事业忘我工作。刘平楷为大公而忘小私,为解决省临委经费困难,他想方设法以各种借口写信回家要钱。 1930年 5月,不幸被捕。敌人先以高官厚禄为诱饵,刘平楷不为所动,继之以毒刑拷打,仍是徒劳。他把监狱当战场,是狱中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鼓励难友们保持革命气节,写了狱中学习提纲 30条,组织大家学习,并亲自讲授自己的斗争经验。他回想起老母病故已三年多一直等自己回去安葬,老父和妻儿处境艰难的现实,身陷牢狱的他意料到可能永远无法尽一个儿子最后的孝道,以及对妻儿的责任,不禁思绪万千,提笔嘱咐妻子:“如果我死了,不要悲伤,也不要为我守节,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解放而死,我心甘情愿”。
遍体鳞伤的刘平楷,时常凝视着怀中珍藏的一颗白里透红的雨花石,决意以南京雨花台的烈士为榜样,用自己的鲜血染红这颗晶莹透亮的雨花石,作为对革命事业的最后献礼。得知敌人要下毒手了,刘平楷同难友一一握别,泰然自若地迈开大步走向刑场。 7月 26日,刘平楷英勇就义,时年 28岁。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杨伍荣,文图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