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云南记忆 > 光辉历程

云岭之子赵祚传与他的《农民四字经》

来源:       2015-07-18 11:42:35      字体:[大] [中] [小]
  
   赵祚传, 字统一, 1903 年出生于云南大姚,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就读于上海同德医科大学、上海大学。先后加入进步组织云南青年努力会和新滇社。 1926 年 6月,赵祚传响应革命召唤,告别新婚妻子,毅然到广州参加革命。在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训练班里,受到了周恩来、恽代英的培养和教育,从一个积极的爱国者迅速成长为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 1926年经王德三介绍,赵祚传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 年初,赵祚传按照党组织的指示,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公开身份和王德三等同志回到昆明,先后任中国共产党云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组织部部长。 大革命失败后,为适应农村工作的需要, 赵祚传 编写了宣传马列主义的通俗读物《农民四字经》。这是一部结合云南实际,启发广大贫苦农民觉悟、宣传马列主义的通俗读物。 《农民四字经》,全文共 900余句。文中说道:“贫苦人家,不如牛马”“苦我农民,不值半文”,“千头百路,走投无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地主阶级是“嘴讲博爱,吃人脑袋”“天下乌鸦,都穿黑褂”。国民党反动派“省县政府,拉连一股”“官有万是,民无一是”“官想发财,就下乡来”。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话语唤醒苦难的人民不要奢望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会给自己带来幸福的生活。他还在文中写到:只有在工人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家觉悟,认清仇敌,团结一心,武装暴动,夺取政权,毫不客气,代表选出,组织政府,地主田地,分来种植”。他还对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作了美好的描述“民众自己,共同管理,工农利益,拥护无遗”“工业发达,农村电化,太阳一落,电灯就着,处处漂亮,胜过天堂”。《农民四字经》真实反映了万恶的旧中国农民的生活现状和心声,并给农民指出了一条通向光明的幸福之路。
  1928 年 9月, 赵祚传 在家乡筹措党的活动经费时被捕。在监狱中 赵祚传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向囚犯们宣传革命道理,宣讲《 农民 四字经》,并写下了一些革命诗篇,抒发了革命的激情:“楚囚无幸恨难平,革命奋斗只为民”,“茹尽人间无限苦,但期革命早日成”。并从容留下遗书五封:“我为主义而牺牲,为民众而牺牲 .......我心里很坦荡安然 .......”。他要儿子“当继我之志而读书 ......就是在继承我读书之志而切实努力”。
  1929 年 3月 29日 凌晨,赵祚传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在大姚县城北门外,牺牲时年仅 26岁。 赵祚传牺牲后,他的《农民四字经》以大量手抄本的形式在滇西地区广泛流传,它对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发动农民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斗争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