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方党组织报告(摘录)
来源:
2015-07-18 11:42:35 字体:[大] [中] [小]
建党 90周年
编者按: 1926年 11月,由中共广东区委派回的滇籍党员李鑫成立了中共云南特别支部,揭开了党在云南有组织、有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序幕。 1929年至 1930年,云南地下党遭到严重破坏,党组织的一批创始人和领导人,如省委书记王德三、宣传部长张经辰、省委委员吴澄、李国柱和李鑫先后牺牲。 1935年后云南地下党恢复重建,遵照中央指示,在工人、学生、农民等各个领域发展革命力量,并严格遵循党中央在国民党统治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斗争方针。在养精蓄锐的蛰伏期,谨慎、稳妥地打入国民党及地方实力派党、政、军、宪、警、特等各部门,发展组织、搜集情报、培养基础、蓄备力量,极大了削弱了国民党对云南的政治统治,为后来促成云南和平解放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本期摘录云南省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档案 --1946年中共云南省工委书记郑伯克向中共西南局作的党组织报告,供党史研究者参考。
——选编者:杨 萍
云南地方党组织报告(摘录)
一、概述(数字)
现有党员共 268人,分布地区滇中区——昆明 115人、昆阳 3人、呈贡 2人;迤南区 97人,分布地区弥勒 21人、陆良 [凉 ]7人、泸西 4人、罗平 35人、建石(建水、石屏) 25人、思普 5人;迤东区 45人,昭通 12人、镇、彝、巧 7人、宣威 8人、沾益 11人、曲靖 3人;迤西区 2人,越南 4人。以领导分区——滇中,石——迤南,侯——迤东、西。以职业分文化界、教员、学生第一(约 185人),商业 [叶 ]机关、生产、国防、交通机关第二,行政机关(乡镇长、县长)第三,农人第四,工人第五,以籍贯分,外籍者 71人,以性别分其中女性 21人(一二一后计划发展二十至二十五人未列入)。
二、干部党员
(一)新陈代谢
1 、党员绝大多数系新的,以昆明为例,旧的(老马、老徐移交者) 26人,经外省转移关系来的共 13人,恢复关系的 2人,新吸收的(或重新入党的)共 74人。
2 、皖南事变后干部党员的变化,皖南事变后,疏散隐蔽的党员经过四年之久,其情况如下:第一类,随俗浮沉,逐渐倒退,例如云大学生祁、张××在几年中,能取得其反动的系主任之信仰,认为他是用功好学生,在机关里由办事员而升股长,但与学生群众及其机关下层职员日益隔离;例如过去曾在川东参加中心县委之林××,这几年来做美金生意,吃佣金,变成市侩气浓厚的投机分[份]子。第二类,思想模糊,生活反动,或丧失立场,例如昆华女中范丽华在校时威信颇高,全校师生皆尊为“ [孃孃 ]娘娘”,疏散后,停止关系,却以两辆汽车、一座公馆、四百五十万硬币代价给一个大地主做姨太太,联大干部吴××疏散到外县时,替国民党大量发展党员,成立三个区党部后交给反动地主去领导。第三类,埋头职业 [叶 ],埋头事务,能保持纯洁,但与广大群众仍然绝缘,例如西南地方干部江××几年来家庭职业 [叶 ]朋友关系都处得很好,但政治上麻痹模糊。第四类,不脱离群众,关心政治,且在其周围团结了一批赤色群众,亦能埋伏。上述四类,以第一类最多,第三较少,第四类属于凤毛麟角,简直是宝贝了。目前云南的党员绝大多数主要的经由第四类(次为第三类)发展起来的,举一个例:联大李×过去曾到过延安,入过党,在国民党军事机关作过秘书,据他自己报告,董老要他疏散出去的(在重庆时)地方党以他过去材料缺乏证明,根据他四年来工作表现决定他重新入党,以他为中心,四年来在联大团结了一批人:( 1)过去曾作地方工作之老马等;( 2)抗战初期曾受到进步教育之进步群众,如育侨中学陈 XX;( 3)曾入党而失掉关系者,以上列三种人为中心,团结了一批好的群众,几年来不断讨论与学习党的文件,作出各种小规模的活动,九月国民参政会前后,这批人大都在公开合法群众运动中占重要位置,李 X便成其中之旗帜,在群众中威信颇高。例如“一二·一”运动时,复课之前二支盟员不接受上级指示,李当时在外县病中,赶到昆明才把这局面挽救过来。
3 、党员落后于进步群众,经过疏散埋伏的党员绝大多数看不见光明,不相信人民的力量,遇事缩头缩脚,或则以为情况好转,忽然“左”倾,脱离群众,更加暴露,一般的这些党员都不如长期在小规模读书会之类团体不断学习之进步群众,以“一二·一”为例,在云大旧的党员有五个,在运动中不起任何作用,所有云大罢委会各种职务皆新联、民青盟员负责,而其中起决定作用者为第三支李××、第二支侯×。
4 、新的干部党员强过旧的。九月国参会后地方党即决定教育与改造旧的,慎重而大胆的吸收新的,新的以长期(三年以上)在党的周围赤色群众对象,这些人第一经过党长期的影响,第二在艰难的情况下也参加各种斗争,第三和群众有联系,从这之中吸收了一批新党员,与旧党员在工作中比较一下:
中法大学自治会主席新党员,中法另有三个旧党员不起作用。
昆华女师自治会主席新党员,该校另有一个旧党员甚至未参加自治会工作。
学联会宣传部负责人新党员,其下一干事为旧党员,此干事不能起作用。
这些新的干部或党员其经历大都经过一复杂斗争过程,举例:
( 1)张××父亲是没落的地主,受后母虐待,初中未毕业 [叶 ],父母之命强迫结婚,结婚前四日私进赴昆明,时六十军战地服务团招生,考入后服务半年被迫离去返昆教小学,发动反贪污斗争离职,考入邮局作小职员,在其中偷看被扣公报,组织一秘密读书会,三年来不断读党公开发表的文件, 1945入昆女中,组织寝室联合会、膳团联合会,以瓦解三青操纵之自治会曾采用各种合法方式与学校当局斗争,民青成立后参加民青, 1945年十一月入党。
( 2)柒××:家有下田五工(两亩半)之自耕农,小学毕业[叶]后即务农,受尽地主压迫, 35年中央红军西征过境时颇受影响,此后曾发动过三次反佃斗争(反对苛刻佃租)均告失败,被迫上山作土匪,短期后又返家务农,此时地主已向佃农作小的让步,柒秘密结拜弟兄,相约相机起事, 40年(?)参加卢明事件,(卢系农民暴动领袖,起义时三县农民人枪万余从之)又遭失败逃亡,一年后返家赴县城作小本经营,以为要打地主搞革命须得找共产党,又认为党在知识分子中,乃入县立初中,组织一秘密小组,读新华日报相约找党,此时适皖南事变后,当地党员大都流亡在外,县中有托派嫌疑教师以进步面孔出现,柒误以为革命分子,即与之接近,发现此人生活腐化,乃离校作小贩,并发动学生赶走此人,派其小组中二人赴昆明进学校找党,其一入联大“一二·一”惨重曾受重伤,地方党知其人后即经过当地党员及群众考查三年后决定接收他入党,他现仍为农民领袖,经常可号召五百左右人枪,“一二·一”运动时当地党负责同志(旧党员)当学生罢课后不赞同学生罢课,柒坚决与之斗争,认为这会脱离群众,柒主张领导罢课并很快结束。
5 、旧党员联系未断的较联系已中断的好,本质好的比本质不好的好,例如: 1、联大自治会主席 XX一贯有联系,学习从来积极,生活刻苦,一直半工半读,党的决定均能执行,在群众中威信颇高,民青二支的七个中学的联系,学联会的中学生关系、党的中学生关系,大都是经过他去发展来的,因暴露毕业[叶]后疏散到农村去作小学教师,并作地方发展组织工作,生活异常苦,但他无怨言。例 2,张××抗战初期为云大附中学生领袖之一,皖南事变后疏散,关系时断时续,因地主家庭关系坐某县警察局长,生活腐化,意识模糊,甚至报纸也不常看,其妻亦当时女生领袖之一,互相腐化,完全不像个党员。
(二)暴露与埋伏
1 、暴露的或比较暴露的
( 1)联大部分:①李×(见 P2)(东北人)
②袁××皖南事变前联大支部书记疏散去滇, 1945年秋复学,现在参加民青第一支,领导机构高漫,主观强,不研究情况,有相当工作能力(贵州人)
③王××,以民青面目暴露,浙江人,在嘉湖中学(抗战初期时)入党,旋即因领导人离开而失掉关系来昆入联大,组织秘密读书会、新哲学会,不断读党的文件,学习整风,讲话不行,做事踏实,会写文章,联大第一次发表国是宣言时,三青与进步分子论战,其中以王××文章一篇理直气壮,博得绝大多数中间派赞许,改变当时力量对比的促进因素之一,过去主编罢委会通讯,现在主持学生报,其全部历史皆有党员证明,重新入党(何故失去关系无证明)
此外,有六个学校的自治会主席皆系新党员而以进步份子面目暴露(本省人)
( 2)文化界暴露的有三个干部,皆本省人,皆以共产党嫌疑暴露。
( 3)地方干部暴露的:迤南有马××、许××、李××、祁××皆在联大暴露(进步面目)疏散到外县去的(均外省人)。
二、不暴露的或较能埋伏的
1. 联大部分。一教职员,山东省人, 1940年入党,生活刻苦,与群众有联系,能实事求是,每月按期缴纳党费,而在教授教职员中组织一秘密读书会,皆理工学院者,于其中介绍三人入党。
何××,湖北人,已毕业 [叶 ],中学生的党的工作及联大一部分党的工作由他负责。
2. 地方工作。
王××,广东人,抗战初期 1938年在广州入党,赴延安进陕公派新华日报作助理编辑,皖南事件后,疏散来昆,其间湘桂战前一年,曾往桂林,后又进滇,口吃,做事踏实,对政策能了解,但缺乏组织工作经验,有学习性,在商界不暴露,现作一部分地方工作;
迤南的党,弥勒、陆良的较埋伏,罗平的较暴露,建水、石屏的部分暴露,部分埋伏。
迤东的昭通暴露,宣威、曲靖较埋伏,沾益的半数暴露。
三、为什么会暴露?怎样才能埋伏?
1. 平日与广大群众有联系,有威望,在斗争中执行党的政策,如有七个学校自治会主席是在这种情况下暴露的。
平日与一部分小圈子群众有联系,亦有相当威望,在斗争中能灵活执行党的政策,如联大一教职员,便因此而不暴露。
2. 不完全能掌握政策,主观英雄主义倾向,有时表现过左,因此暴露。如老马的暴露,是以情报多而出名的,这在民青第二支第一次选举上充分表现出来(马被选为组织部负情报责任者)。小袁主要在“一二·一”运动中,客观上以民青上级姿态在罢委会钻来钻去,处处表现自己情况下暴露的,泸西赵××的暴露是在从不大讲话,忽而在学生会训话上大放厥词介绍解放区情况下暴露的。
3. 对时局缺乏认识,缺乏远见,不相信或强调人民力量,因此不左即右,左即暴露,右即埋伏。例如,××日报工作的党员,平时大都能埋伏,却因签名后在慰问郭沫若的信上(信上该报人占全数一半)而都被暴露出来。
四、总结经验教育干部
1. 指出联大某职员之例子,方为模范的埋伏,此外如同流合污,看不见光明,腐化堕落,不叫做埋伏。学生自治会主席之暴露,还应该勉励,只是工作方式上有点问题罢了。
2. 组织各种各样的交朋友或小圈子式的团结群众,从中埋伏并推动工作,执行政策,在大规模群众活动中如“一二·一”、如学联会,必要时可以以党员(如他在群众中有威望不可避免者)去作群众领袖,埋伏的小规模群众从各方面动员与之配合,这样工作便会展开起来。“一二·一”运动中校友会,教职员罢教等,便是这样来的。
3. 加强时事教育,认识光明又要警惕道路的曲折,培养耐心,不要不甘寂寞,要不怕麻烦,养成实事求是的精神,不重表[浮]面工作。
(附注)今天起作用的还是以暴露的干部为主(学生会主席之类)
贰、教育学习
以时事教育为主,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斗争方式与组织形式的教育,次之在这方面有如下的缺痕:
1. 报告而未展开讨论,党员的自觉性因此不够,问题了解便只限于皮毛而不深入。
2. 理论与实践隔离,如整风文献联合政府的讨论,一般地只在书本中兜圈子连[联]系不到实际问题来。
3. 事务的处理而乏讨论的生活,一般的都采用个别联系情况下,碰头时大都未形成会议的讨论或简单的指示,下级表示执行,因此便缺乏学习生活。
但在讨论“联合政府”中在“一二·一”运动政策、斗争方式等讨论中,尤其在昆明的干部是获益不少的。
这些缺痕在一二·一运动后便力求改正:
1. 指定题目及范围,光讨论而后结论,以结论代替报告。
2. 从讨论实际问题中联系到书本上的原则问题,如讨论“一二·一”联系到两条路线的斗争(论联合政府)。
3. 碰面时尽量展开讨论形成会议,大的原则下有些事务自行处理。
叁、群众工作
注: {1}本文[]为原文别字。
{2} 部分标点为编者所加。
伍、统战、情报、军事
(一)统战及情报关系怎样发展起来的?
1. 个别赤色群众的关系,这些赤色群众或脱党分[份]子或系同情分[份]子,经过他们在其机关社会关系中的关系来展开这一工作,大都采用交朋友的联系或政治联系的方式。
2. 经过党员周围的亲朋同事关系,例如有一个党员的亲戚是省府高级职员,经过他谈话中就可得许多地方材料。
3. 争取与安顿职员到重要机关,例如电报局已搞了一个党员进去,民政所也搞了一个党员进去,在里面的任务是收集情报埋头职业 [叶 ],绝对不要暴露。
4. 经过职业 [叶 ]关系接交上层朋友,例如有个党员因他职业 [叶 ]关系接交了经济委员会的高级职员,从其业 [叶 ]务中取得了他的信任,便有时找机会与他谈了政治问题。
(二)目前关系及其偏向
1. 地方行政机关(省级)亲朋关系者高级职员二人,下级职员三人,地方行政机关(市)高级职员二人(一为亲朋一为政治关系)。
2. 地方军事机关(师级以上)政治关系者(秘书)三人。
3. 国民党机关(省级)下级职员一人(亲朋关系)。
4. 交通机关(省级)电政高级职员一人,下级职员一人(党员)公路高级职员一人(党员),铁路高级职员一人(党员),航空公司中级职员一人(政治关系),邮局高级职员二人(政治关系)。
5. 文化机关,国民党中央系报纸中级职员二人(政治关系),地方系报纸(包括地方 CC)中级职员三人(一政治关系二亲朋)。
6. 党派关系,民主同盟负责人(政治关系),民盟组织部干事(党内关系)一人。
7. 经济机关(地方)高级职员二人(一政治关系一亲朋关系)。
所有上述关系皆有个偏向,便是大都在地方机关而国民党中央机关的很少,因此十月三日云南省政府改组,事前我们毫不知悉,省府改组后地方的许多关系都离职,或甚至他的机关也都被裁撤了,上述关系其中有一部分是省府改组后才建立起来的。
(三)统战情报关系的作用
1. 利用矛盾,扩大矛盾,特别在云南省府改组以后,地方党认为要云南民主运动开展只有在利用中央与地方矛盾并扩大之,以打击其中央化条件下,才有可能的空隙,但各方面工作主要表现在谋臣策士性的活动,不能起更大作用。
2. 收集情报,判断敌情,在“一二·一”运动中曾起了大的作用,在决定某些问题的对策上也有帮助。
(上述统战及情报关系其中大部份集中在一个本省党员身上,因为由他个人的关系去发展来的)
军事
这一工作从未重视,亦未开展,目前情况简述如下:
1. 党内关系,地方军人中有三个营长,皆由一个党员去联系。
2. 党外政治关系地方军人中有一个连长。
3. 亲朋关系地方军人中有一个团长。
(来源:《云南档案》2011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