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档案馆四个“度”做好利用服务工作
(欧昌嫒 文山州档案馆 )文山州档案馆把牢档案工作政治方向,全面加强档案资政服务,围绕新时代档案利用服务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不断创新服务机制、转变服务观念、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以高质量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
加强接收征集,馆藏资源有“广度”。坚持把资源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拓展档案收集范围、丰富馆藏档案门类、优化档案资源结构,努力让档案馆变成资源库。一是增强归档意识。把档案法治宣传教育放在头等位置,将《档案法治建设》作为开班“第一课”,纳入全州档案业务培训课程,切实增强全员档案法治意识。二是抓好档案资源归集。全面推行机关档案“三合一”制度,把好档案“入口关”,完成76家州级机关档案“三合一”编审工作。及时修订《文山州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细则》,制定档案接收年度计划,主动上门开展业务指导,确保到期应进馆档案“应接尽接”。三是强化档案征集。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档案征集和口述历史采集工作,征集到“红色档案”和“非遗档案”等各类档案103件,其中,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等珍贵“红色档案”95件,少数民族、非遗项目等档案8件,馆藏结构进一步优化。2024年,州档案馆共接收档案666卷、6047件。
州档案馆工作人员上门开展业务指导
创新服务方式,为民服务有“温度”。设置“模范之星”、“流动红旗”档案查询示范窗口,简化档案利用程序,满足查阅利用者多元化需求,打造有“温度”的查档服务。一是营造良好环境。制定和完善档案查借阅制度,提供咨询、查阅、复印、摘抄等一站式服务,科学规划查阅等候区、查档区,提供储物柜、饮用水、放大镜、老花镜、消毒液、雨伞等便民设施和用品,为查阅利用者提供舒适贴心的查档环境。二是优化查档服务。制作档案查阅流程示意图悬挂于查阅室醒目位置,对于初次来访或不熟悉查阅流程的查阅利用者,由工作人员进行查阅流程引导,耐心解答疑问,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查阅申请。发放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设置工作意见栏,搜集查阅利用者意见建议,提升查档群众的满意度。三是跟进提供服务。为有特殊情况的查阅利用者提供相应的解决途径,对典型案例跟踪问效,获得服务对象的理解和认可。2024年,州档案馆共接待查阅利用者1234人,调取档案资料1872卷、119件。
拓宽服务渠道,档案查阅提“速度”。规范查阅利用流程、提升档案工作者综合素质、更新服务理念,把“科学管理、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档案服务工作中。一是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持续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2024年完成馆藏文书档案数字化扫描700余万页,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96%,实现档案案卷级、文件级目录和部分档案全文计算机网络检索,查准率和查全率不断提高。二是实行“线上+线下”并行的查档服务。查阅利用者可到州档案馆现场查档,也可通过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在线查档,或者通过电话、QQ、微信等进行预约查档,力争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加强工作联动。涉及跨部门、跨区域档案查阅的,及时协调沟通,开辟绿色通道,对于紧急的查阅需求特事特办,提高服务效率。
挖掘馆藏资源,档案利用有“深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拓展服务空间,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档案文化,用档案讲好文山故事。一是以项目研究为引领,建立专题数据库。组织实施《“坡芽歌书”档案收集整理和保护利用研究》、《档案馆视域下“老山精神”宣传利用研究》2个科技项目,完成“老山精神”、“坡芽歌书”等档案专题库建设项目,延伸开展“红色档案”、“非遗档案”整理与保护工作。二是开发馆藏资源,拓宽影响力。与州级主流媒体“视听文山”合作推出《文山档案故事》16期。在“6·9”国际档案日期间,举办“文山城市变迁记忆照片展”,以档案视角生动展现党的重大历史成就,让群众切实感悟档案魅力。三是整合资源,联合编研。积极为相关单位编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扶贫志(1949-2021)》、《文山州年鉴》等工作提供优质的档案查阅服务,与州委党史研究室合作编辑《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汇编(1958-2022)》,让“老”档案焕发新活力。
举办“文山城市变迁记忆照片展”
“民有所呼,档有所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档案工作的努力方向。文山州档案馆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人民情怀,管好用好档案资源,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奋力推动全馆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文山实践贡献档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