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必高度重视汛期档案安全
当前,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频发,全国多地正值防汛关键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面压实政治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档案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记忆与重要资源,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底线,不容有任何闪失。面对汛期“大考”,各级档案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务必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
档案事关治国理政、事关14亿多人民、事关文明存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面临无可挽回的损失。2010年8月7日夜,甘肃省舟曲县突降暴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白龙江林业局档案室中的档案文件被大水淹没受损,其中大多是改制企业职工档案,直接关系到转制人员的安置和待遇落实。值得庆幸的是,在组织专家开展应急抢救后,受损档案得以修复。
汛期当前,档案部门该如何提高对洪涝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要以“预”为先,防患于未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拿汛期来说,要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结合地区实际,提前研判风险。完善应急预案,开展防汛演练,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迅速响应、科学处置。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重点事项,对单位院区、档案库房等场所加大巡查检查频次,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要以“实”为要,压实多方责任。要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汛期档案安全值班值守制度,对重点档案实行“专人专管”,必要时可提前将档案转移至安全区域。加强与应急管理、水利、气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建立监测预警、信息共享、联动处置等工作机制。
要以“技”为盾,提高防灾能力。一方面,加快新技术在档案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推进珍贵历史档案数字化进程,对重要档案进行异地异质备份,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全覆盖,确保极端情况下档案信息不丢失、不损毁。另一方面,充分应用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等技术手段,远程、实时监控档案库房环境和温湿度变化等情况,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要以“常”为基,常抓不懈。档案安全不是一时之举,而是长久之策。要在日常工作中系统梳理档案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清点盘查防汛物资库存情况,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健全档案安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将防汛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做到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其熟悉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流程。只有把功夫下在日常、做在经常,才能织密织牢“安全网”,在紧急情况下始终保障档案绝对安全。
来源:中国档案报